《五岳归来不看山,看完此书不读史-完整中国史》
第8节

作者: 疯子的疯狂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禹手执玄圭说:“三苗为乱,上天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诛杀无辜。现在他们那里妖魔四起,天生怪异,夜里出来太阳,又下来三天血雨,炎热的夏天竟然也结冰。我受上天,祖先之命前去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那些有罪之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禹贡》篇,前面纯属扯淡,后面才是重点,也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单纯。

  三苗见大禹率军前来征讨,慌忙率众抵抗。就像杂牌军遇到正规军一样,三苗之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开战不久,其首领就被东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乱军中取上将首级,威武霸气啊)。首领阵亡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难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区,逐步被当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相传今天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

  禹征服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此后一段时期,华夏大地出现了少有的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我国在这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式。
  禹到晚年,原本打算禅位给皋陶,可皋陶先禹而死。按照禅让制的原则,禹推荐伯益为继承人。后来又召集各部落首领到苗山(今浙江绍兴会稽山)集会,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如期到会(敢不如期吗),还向禹呈现了各自的贡物(不贡行吗)。可想而知大禹时期还是相当民主的。后来大禹在外巡察时死于会稽山,至今还有人为大禹守墓。好了大禹时代就先告一段落,下面我们回头来看看大禹的一生。

  父亲被杀后,主动在治水方面有突出表现证明了他们父子又能力治理水灾。在当时社会,唯一威胁百姓的只有不断泛滥的洪水,禹正是了解了百姓的众判所归,不再因洪水而流离失所,顺时顺势地治理洪水,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也取得了民心。另外,禹也表现了他的才能与心计,在舜面前表现优异,特别是表现出不计叫父亲的被杀,把一切的怨恨都埋在心里,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最终也赢得了华夏首领的宝座。在位期间召开涂山大会,杀人立威勒令上贡以集中权利。划天下为九州,铸九鼎象征王权。禹做的这一切为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他的儿子启就知道了。

  日期:2012-09-06 18:05:59
  夏启
  我们知道启是涂山氏女娇所生,其实启小时候过的很苦的,父亲常年在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这也磨砺了启的坚强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启不一定穷)。后来又跟着他爹禹到处奔走,跟着禹攻占四方,跟着禹治水治人,禹建立王朝的同时也锻炼了启。大禹死时禅让给了伯益(当年一起治过水的,实力也很强),而伯益当然是想接位的,给谁谁不想当啊。但是我们从前面尧舜禹禅让的旧历可以看出:虽然你被禅让了,但是还要走一个程序那就是你要谦虚一下。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啊,当年尧舜禹人家是众望所归,即使他们推辞不就群众也不答应啊,而你伯益有那群众基础吗,顶多就是治个水还是给禹打下手的。最终伯益效仿先贤主动让位给启,自己躲到山里去了。他认为那个位子早晚是他的,在他眼里启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我们再来看看启这边,伯益虽然把王位让给了启,但是启能做的稳吗?答案是: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尧舜时代立储是很晚的,差不多到晚年才禅让,所以觊觎王位的人是很多的,这样他们的儿子就成了众矢之的,因为只有把这些直系后代打压下去自己才有机会。而大禹深懂得吸取前人的教训,所以他很早就推出一个大家认可的对象作为自己明面上的接班人,先是皋陶后来是伯益。其实那只是个障眼法,意思就是王位已有人选了,大家就别惦记了。所以大家就没再推出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禹暗中确让启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到大家发现候选人只能够在伯益和启之间二选一的时候(因为他们俩势力最大),而伯益隐居去了,并且留下官方发言说自己退出竞选让给启了,于是启就顺利接位了,连投票都免了,并且启丝毫没有让贤的意思,而此时大家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伯益以及不少部落长都傻眼了,但是他们会不会就此罢休呢?当然不会。而启继位后又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呢?性格强硬的启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日期:2012-09-07 18:38:35
  伯益在深山老林住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情况不对,根本就没人理他那一茬。人家都去忙着巴结新王去了,谁还惦记你啊。伯益那叫一个郁闷啊,还隐什么居啊抢位要紧啊,于是伯益召集部众准备用武力夺位,伯、启大战就这样爆发了。毕竟现在启是王你伯益只是臣子,说句不好听的这叫谋反,名不正言不顺。最终由于实力差别较大伯益战败被杀。关于这段历史史书记载不多,而记录较为完备的是另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发生在夏部族内部与有扈氏的一场大战,就是著名的“甘之战”。

  有扈氏与夏同源,均为姒姓部落。《史记》说:“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启杀伯益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钧台宴请各部族首领,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宴,史称“钧台之享”。而作为本家的有扈氏根本不鸟他,心想吃顿破饭就把我收买了啊,加上启继位他心里本来就不爽,于是起兵伐启。启这边大家还在享受国宴呢,听说有扈氏反了着实也吓了一跳,启更是吓了一身冷汗,并不是启怕他们,本来自己的位子还未稳,如果发生连锁反应那些不服自己的人一起反那就麻烦了。启还算是个有能力的君主并未慌乱,召集各部族士兵准备迎敌,不仅是御驾亲征连保卫国度的战车卫队都掉来了,一副玩命的架势,双方对阵与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