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34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07 12:26:16
  四、兵不血刃收龙兴
  如果把长江比作系在中华大地上的丝带,那鄱阳湖就是拴在丝带上的宝葫芦。它的两端,就是江西行省两个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江州与龙兴。朱元璋占领了江州,水军在几日之内,就能通过鄱阳湖杀到龙兴。这座省城的压力可想而知。
  朱元璋胸有成竹,倒是不急于进攻,只是命令傅友德带领水军在湖口操练,放出要随时南下的信号。
  不打你比打你,更能让你害怕,谁也不知道,头上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时候掉下来,给自己销魂的一击。至元二十一年(1361)十二月,朱元璋与刘基正在陈友谅的皇宫中喝茶聊天,展望局势进展,突然卫兵来报,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派部将郑仁杰前来求见。朱元璋与刘基交换了一下眼神,通知把来人带进来。
  果然,郑仁杰是来求降来。他呈上了胡廷瑞的亲笔信,信中表示愿意率龙兴全城官兵归降,接受朱元璋的领导。投降当然是受欢迎的,但讨价还价就让人不痛快。胡廷瑞希望不要打散旧部,能让自己继续担任江西的行政首府。
  当时,郑仁杰跪在台阶下,朱元璋坐在胡床上,刘基侍立在后面。朱元璋感觉条件有些苛刻——这样投降很没诚意嘛!刘基一看朱元璋的反应,知道事情可能要黄,龙兴就不能和平接收。这时候也顾不上君臣之礼了,抬脚就朝胡床上腿上猛踢了一下。
  胡床的震动让朱元璋心头一惊,他猛一回头,看到刘基给自己使了个眼神,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先答应了再说。你只要一投降,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还能什么都由得了你?幸好郑仁杰跪在那里不敢抬头,什么都没看见。朱元璋发话了:
  “好,就依胡丞相说的办。”
  这还不算完,朱元璋立即让刘基代笔,写了一封情感真挚的慰问信,让郑仁杰转交给胡廷瑞,胡丞相读了之后非常感动,不但自己投降,还发出公文,号召属下的道州县,都主动弃暗投明,跟随吴国公的领导,拥抱一个光明的未来。
  很快,余干守将吴宏、龙泉彭时中、吉安曾万中和孙立本等纷纷归降。在不长时间内,整个江西基本上都纳入了朱元璋的统治范围,而陈友谅的地盘被局限在了湖广,已经是大为缩小。这也就为朱元璋日后发起总攻,彻底打败陈友谅,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朱元璋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添了这么多的地盘,心情无比畅快。回想起来,刘基这一脚,真是踢得太关键了!而刘基这一纸雄文,抵得上十万精兵:

  郑仁杰至,方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属他将,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士、英才,得之甲方多矣,有能审天时,料事机,不待交兵,挺然委身来者,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兵少则益之以兵,位卑则隆之以爵,财乏则厚之以赏,安肯散其部伍,使人自疑,负来归之心哉!且以陈氏诸将观之,如赵普胜骁勇善战,以疑见戮,猜忌若此,竟何所成!近建康龙湾之役,予所获长张、梁铉诸人,用之如故,视吾诸将,恩均义一。长张破安庆水寨,梁铉等攻江北,并膺厚赏。此数人者,自视无复生理,尚待之如此,况如足下以完城来归者耶!得失之机,间不容发,足下当早为计。

  至正二十二(1362)年的春节,朱元璋与刘基都没有回应天,而是留在了龙兴,朱元璋将其改成洪都,叶琛出任知府,得力干将邓愈协助守城。
  至于那个不想离开根据地,不想与子弟兵分手胡廷瑞,一投降就由不得自己了。朱元璋让人护送其去应天,说是要高升重用。胡廷瑞心里肯定无比失望,但这就叫木已成舟,无法挽回。随后,朱元璋决定,在滕王阁上宴请文武官员,以及洪都当地的各界名流。他想用这样的形式对外宣布,洪都以后是我的地盘,大家都得好好配合。
  日期:2014-03-07 12:26:49
  刘基对洪都并不陌生。他曾在这里生活过两年,度过了一段还算轻松的日子。整整二十年前,当他离开的时候,还特意参观了滕王阁,游览了鄱阳湖。没想到二十年之后,他又在这个城市过春节,而且被吴国公朱元璋以师礼相待。二十年之后,他又在滕王阁上吃饭,与上次只有一个好友坐陪不同,这次来了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

  宴会的气氛相当热烈,众人纷纷向朱元璋敬酒,当然也知道朱元璋最信任的参谋就在旁边,因此对刘基也格外殷勤。他们恭维刘基文采出众,甚至希望刘基也能留下墨宝,与当年的王勃比试一下。但刘基却根本没这个心情,他心神不定,情绪不佳,甚至是闷闷不乐。好不容易送走了客人,他立即告诉朱元璋,自己马上要离开江州,马上!
  刘基早就想离返回家乡南田。当然他并不是不想追随朱元璋,而是母亲富氏在上年八月已经过世了,他还一直没回家奔丧。他不是不想走,是朱一直不让。
  如果在今天,一个人得知父母病危,大可马上买机票飞回去,还能赶上最后一面;而那个交通和通讯都很不给力的时代,在外地的孩子基本上都无法及时赶到,倾听父母的临终遗言。他们无法见上亲人最后一面,回家奔个丧都要很长时间。
  刘基得到消息就想立即回家,但朱元璋怎么可能让他走。还第一时间找枪手写了篇《慰书》送给刘基,拿刘基奔丧与三国时徐庶探母相比,说如果刘母在还人间,我马上送你回去,但回去也还是见不到人了,不如帮我先平定了江西,然后我再派兵保护你回家乡,岂不更好?
  朱元璋态度这么坦诚,刘基推辞不掉,只好强忍悲痛留在朱元璋身边。到了这年二月,刘基说什么也要走了,而且一请就是三年的假。朱元璋没有理由反对,只能先答应下来。正好在滕王阁开完庆功宴,他也要动身回应天。

  两人一道出城,家长里短地又聊了一路,然后朱元璋派专人护送刘基从陆路回乡,叮嘱一定要把刘先生保护好,自己则率大军从长江返回。
  从南昌到故乡的路不长,归心似箭刘基却走了足足两个月,四月才回到家乡。为什么呢?浙东的叛乱又让他赶上了。
  这年二月,金华苗军元帅蒋英杀害胡大海,处州苗军元帅佑之杀害孙炎,刘基刚到衢州,守将夏毅得知刘基路过之后,立即派兵迎接,将其请到府上,说了一大堆好话,请求帮助维持本地秩序。刘基尽管归心似箭,但也实在不好拒绝这份诚意。随后,朱元璋部将邵荣又请刘基随军一起收复处州。这之后。刘基终于得以脱身回乡。
  回到家乡,已是当年四月,母亲已经去世半年,早已下葬,入土为安。两个妻子一见刘基,禁不住又大哭一场,告诉丈夫,母亲的遗言,她老人家临终前,还在为刘基牵挂,担心他的安全,久久不愿闭眼。刘基听着听着,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他觉得自己愧对母亲的教诲,惭愧她的养育之恩,在她临终之时,也不能守在她身边。
  两位夫人都很挂念刘基的安全,甚至都不想让他返回应天,觉得战争太危险太可怕了,实在不愿意看到什么意外。家乡的生活虽然比不上应天,但毕竟一家人在一起,相互照应,孩子也一天天长大了,不能守在父亲身边,同样是个遗憾。
  刘基静静地看着她们,很理解做妻子的心情。他从来不会指责她们“妇人之见”,他知道母亲已经走了,这个世界上真正关心他,真正值得他依赖的人是谁。他耐心地劝慰她们,并请她们相信,自己不会有事的。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让天下百姓早日摆脱战争,过上正常的生活,母亲的在天之灵,也是最好的慰藉吗?
  他向她们保证,等到天下统一,百姓安居乐业之时,他一定尽快辞官,返回故乡,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永永远远都不分开了。“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他认真地说。
  两个夫人都松了一口气,露出了笑容。她们知道,刘基是不会骗她们的。但是,她们真的能等到这一天吗?刘基已经五十二了。
  刘基身在家乡,依然挂念遥远的应天。他很清楚,逃到武昌的陈友谅,一定不会甘心这样的失败,一定会想办法报仇雪恨,一定要卷土重来的,朱元璋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仇家上门服务。可惜,自己不在军中,很多事情无能为力。看眼前这个局势,自己很难在家乡守孝满三年。

  转眼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363)春节,这个本应是合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节日,但没有了老夫人,总觉得家中缺少什么,没有人能开心起来。更让两个夫人担心的是,她们的丈夫随时可能会离开。
  果然没过两天,应天府的特使就来到了刘家门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