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58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9 22:42:53
  不出所料,楚怀王真的什么都没有说。假如秦国在对实情懵然不知的情况下,按照楚怀王的期望,派出大军前来援助楚国,它就会一头撞进陷阱,盟友楚国到时候能做的贡献顶多就是象征性的出动一下表示它参与了战斗,秦军以寡敌众,处境无疑相当危险,这样看来,楚怀王也有一些坑盟友的嫌疑。楚怀王料不到的是,他的小心眼除了让秦国进一步坚定出卖楚国的决心之外,什么用都没有。
  齐国在制造假象,楚国在维护假象,而秦国通过间谍把其他两方的心思洞察的清清楚楚,在这场尔虞我诈的心机大战中,它占据着绝对优势。它准备大声宣布它看穿了假象吗?不是的,这样难得的优势白白浪费掉太可惜了,它的决定是将计就计,借用对手自己制造的假象反过来将对手一军。所以,在垂沙之战期间,三方势力都没有说实话,都在勾心斗角,尽量让假象变得对本方有利。如果说无名之战是一场被历史迷雾掩盖的重要战争,那么垂沙之战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纯粹意义上的假象战争。

  日期:2015-07-11 22:20:40
  那么,反将孟尝君,这一点秦国是怎样做到的呢?关于垂沙之战,我们在史书中能够找到的最为具体的记载来自《吕氏春秋·似顺论》中的处方篇。线索就隐藏在这条记载中,我把它全部摘抄如下:
  齐令章子将而与韩魏攻荆,荆令唐篾将而应之。军相当,六月而不战。齐令周最趣章子急战,其辞甚刻。章子对周最曰:“杀之免之,残其家,王能得此于臣。不可以战而战,可以战而不战,王不能得此于臣。”与荆人夹沘水而军。章子令人视水可绝者,荆人射之,水不可得近。有刍水旁者,告齐候者曰:“水浅深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候者载刍者,与见章子。章子甚喜,因练卒以夜奄荆人之所盛守,果杀唐篾。章子可谓知将分矣。

  (译文:齐王命令章子率兵同韩、魏两国攻楚,楚命唐篾率兵应敌。两军对峙,六个月不交战。齐王命周最催促章子迅速开战,言辞非常峻切。章子回答周最说:“杀死我,罢免我,杀戮我的全族,这些齐王对我都可以做到,不可交战硬让交战,可以交战不让交战,这些,齐王在我这里办不到。”齐军与楚军隔沘水驻军对垒。章子派人察看河水可以横渡之处,楚军放箭,齐军的侦察兵无法靠近河边。有一个人在河边割草,告诉齐军侦察兵说:“河水的深浅很容易知道。凡是楚军防守严密的,都是水浅的地方;防守粗疏的,都是水深的地方。”齐军侦察兵让割草的人坐上车,和他一起来见章子。章子非常高兴,于是就乘着黑夜用精兵突袭楚军严密防守的地方,果然大胜,杀死了唐篾。章子可算是知道为将的职分了。)

  日期:2015-07-14 21:54:53
  过去大家较为注意的是这条记载的后半段,联军是如何想出办法终于渡过半年都无法渡过的泚水的。现在大家知道了,其实,渡过泚水一直都不难,只是联军不想渡过而已,因此这条记载真正应该注意的内容不在后半段,而在前半段。前半段中讲到,两军对峙六个月后有一个齐王开始插手战事指挥,他派使者催促匡章迅速出战。问题出现了,垂沙之战发生的前301年正好是齐宣王去世和齐闵王即位的一年,这一年有两个齐王,可是记载中并没有说明派出使者的齐王是齐宣王还是齐闵王,两个不同齐王的区别极大,这是个绝对不能混淆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先解决它。

  有一点需要强调,垂沙之战总共持续的时间相当长,仅在泚水岸边的对峙就长达六个月,之前从楚方城推进到垂沙也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而且花费的时间估计也不短。南阳盆地是楚国的核心地区,这块地区丢失的太快说明楚军很弱,因此在推进过程中联军应当是把精力集中在消灭楚军有生力量方面,但是并不急于提高推进的速度。再加上垂沙之战爆发的时间不一定是在这一年的最开头,算下来,齐王使者来到垂沙的准确时间点是在这一年的后期,甚至可能是年末,这个时间点上齐宣王即使没有去世,肯定也已经处于最后的弥留状态。垂沙离齐国都城很远,以当时的交通技术,如果使者是齐宣王派出的,很可能还没有等到使者的回报他就已经不在人世了,做这件事对齐宣王来说有多少意义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