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59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21 20:51:32
  孟子的书中有不少他和齐宣王见面,交谈的记录,读过这些记录的人,都会觉得齐宣王是个性格非常温和的人,孟子经常直率的批评他,他也不在意,一笑了之。而匡章明显是得到齐宣王信任和重用的一个将领,齐宣王在位时期的所有重要战役都是由匡章来指挥的。到了最后时刻的齐宣王,却突然间不再信任匡章,还派人公开的,严厉的责备他,“其辞甚刻”,这很怪异,不像是齐宣王做的出来的事情。

  根据《战国策》,前320年,也就是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的那一年,张仪派兵进攻齐国,在齐威王的英明领导下,匡章率部击败了秦军,这条记载可信吗?前320年的齐威王和前301年的齐宣王一样,也是处于弥留状态,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这个时候还让他密切关注和全程指导一场紧张激烈的战争,是希望他早点死吗?而且张仪等齐威王去世已经等了许多年,到了最后一点时间他却等不及了,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这完全不符合张仪的风格。所以,我认为《战国策》中的记载不可信,前320年的战争应该是齐威王死了以后才发生的。同理,如果说齐宣王到了现在还在直接操心垂沙之战的战况,这不合情理。

  日期:2015-07-21 21:02:21
  无论是无名之战,垂沙之战,还是后来的函谷关之战,孟尝君和匡章之间都配合默契,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孟尝君是齐国丞相,事务繁忙,他亲自到前线的机会不多,按照战略要求制定好每一场战役的作战计划之后,剩下的具体战术指挥工作只能交由匡章来负责,而匡章从未出现失误,他把孟尝君的作战计划执行的很好。我们看到,为了坚持既定作战计划,匡章甚至连齐王的要求都敢严词拒绝。顺理成章的,齐闵王把匡章看成是孟尝君手下的得力干将,看成是孟尝君政治派系的人。派使者在公众场合责备匡章,这是一种很不给匡章面子的做法,这种做法来自齐宣王是奇怪的,但是来自齐闵王就并不奇怪。

  从各个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都不倾向于齐宣王,史书记载中没有确切指明的齐王是齐闵王的可能性大的多。这个关键问题的结论出来之后,我们发现一个现象,齐宣王过世没多久,刚刚坐上齐王位置的齐闵王,开始迫不及待的插手战事指挥了。
  日期:2015-07-23 21:14:54
  在新位置上屁股都还没有坐稳的时候,齐闵王就紧接着和孟尝君针锋相对,毫不隐晦的公开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巨大矛盾与分歧,这种做法怎么看都显得有些反常,不顾全大局,不够稳重,令人担忧。我猜测,这是秦国间谍在背后撺掇的结果。齐闵王的即位是秦国借势策略启动的信号灯,蓄谋已久的间谍马上采取行动。他对齐闵王提出建议,孟尝君已经等待半年时间,时间足够长了,秦国却一点出兵的迹象都没有,证明孟尝君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打击孟尝君,并且展示齐闵王能力的绝佳机会。在朝廷上,齐闵王应该严厉批评孟尝君,明确指出孟尝君的错误之处,孟尝君把几十万大军摆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每天白白消耗多少粮食啊?还造成齐宣王没有听到战胜楚军的好消息就先去世了,走的不够安心,这简直就是罪莫大焉。

  同时,齐闵王还应该派遣使者去前线,强烈要求匡章中止无谓的等待,以最快速度出击,打败楚军,结束战事,如果匡章不听话,齐闵王的使者也不能放弃,要留在那里,用尽一切手段劝说乃至逼迫匡章,直到他听话为止。总之,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前线,齐闵王都要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早在即位之前,他身为太子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分析形势,得出了百分百确定和坚定的结论:对楚国的决战开展的越快越好,其他的考虑都是多余的,联军不能仅仅因为孟尝君一些荒谬的个人想法,在那里犹豫不决,贻误战机,浪费国家资源。而在即位以后,他再也不能容忍孟尝君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错误行为继续下去。

  日期:2015-07-24 22:30:28
  齐闵王的目的是把事情搞的尽人皆知,他做到了这一点,连史书中都对这件事留下了清晰的,具体的记载。但是,给秦国设陷阱是个秘密计划,齐闵王的使者可以故意的去公开指责匡章,匡章却不能公开的说明联军长期按兵不动的真正理由。在公开场合,匡章只能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来应付使者的责问,而在私下场合,他对使者说,联军在等待秦军,这不是早就通报给齐王了吗?把秦军主力消灭在外部地区,意义非常重大,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值得联军继续等待下去。

  匡章能够找到理由拒绝齐王,说明这个时候,秦国的动作还没有开始。垂沙的对峙持续时间一共是半年,而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使者刚来到垂沙的时候已经过了差不多半年时间。这说明,正好是在使者来到垂沙之后没多久,秦国开始有所动作,它出乎意料的对楚国下狠手,导致匡章以前的理由被彻底推翻,这时,没有了任何理由的匡章再次面对使者责问,他无言以对,只好出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