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暗格——双鱼玉佩始末》
第45节

作者: 秦州老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9 09:59:00
  広陈自然也不识孔丘是何人,至于孔丘说过的话,同样兴味索然,不欲刨根问底,反倒是伯阳先生说的“大在这里,道在这里”久久缠绕于心。霍地,広陈似有所悟,急问:“盘古所思所想莫非就在这里显现?”
  “诺!”李伯阳轻声道:“这溶洞右边空巢可见所想,左边空巢可见所思。”往后多日,李伯阳与広陈守在峚山溶洞内,期间左侧空巢出现过周厉王姬胡止谤,引发国人暴动,终为流放于彘的场景,也在右侧空巢内看到了韩、赵、魏三家分晋之事。
  日期:2016-03-29 13:06:00
  然而峚山空巢之象时隐时现,非有福命者难得一睹奇观,李伯阳和広陈只得守株待兔,干耗在那里等着再窥天机。在此期间,二人饿了,広陈便摘些丹木花果供以充饥。二人闷了,李伯阳则讲些自身经历来排忧解烦(欲知李伯阳详细经历,且看《老聃本纪》),偶尔也向広陈传授一些自己体悟出的道论。
  広陈见李伯阳智慧通达,禁不住诉说心中苦恼,请教他可有长生久视之道?李伯阳嘿嘿一笑,反问広陈:“你可知世间何者可以长生?”広陈略加思索道:“俗语云,天长地久,世间可长生者,自然是天地。”
  李伯阳微一颔首,追问:“天地何以能长生?”広陈一时语塞,不知从何作答,李伯阳嘿嘿一笑,即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若要参悟长生久视之道,最终还须效法自然,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広陈若有所悟,可到底该怎生效法自然,心中却是没谱之极,于是乎又虚心请教,李伯阳便直截了当道:“盖闻尚摄生着,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如此则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说到此处,李伯阳顿了一顿,转而问道:“你可知何故虎兕甲兵不害之?”広陈莫知其妙,不能对答,李伯阳见状也不卖关子,随即自顾自地说道:“非为其他,以其无死地也!”一言刚落,広陈却先惊了个激灵,浑身兀自竖起了汗毛,期期艾艾地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咱们这下可入了死地!”李伯阳扫眼一望,一颗心也止不住咯噔一下,只见不远处有三头猛兽正虎视眈眈地死盯着他们,那猛兽体态健壮,形似硕鼠,却不是旱魃是谁。

  日期:2016-03-29 20:52:00
  当此之时,进则难于旱魃抗衡,退则必为旱魃口中之食,形势可谓是险象环生,稍不留神,后果绝然不堪设想。広陈和李伯阳面面相觑,真不知该如何应对,两人如遭定身法一般,一动不动地矗立在那儿。说也奇怪,不知怎地,那穷凶极恶的旱魃也自站立,未曾跨进一步。就这样,双方对峙良久,均没进寸,亦未退尺。
  広陈审时度势,自觉有机可乘,因之意欲抽身逃离,不料身形刚一晃动,一头旱魃电闪般疾冲而来。这一奔真是非同小可,瞬间离二人已是咫尺之距。李伯阳年迈体衰,哪里还能逃出旱魃的血盆大嘴,他情知无可隐遁,便即不躲不闪,任由旱魃扑来残害。与此同时,広陈虽在花甲之年,然其体力尚在,当即发足狂跑,一溜儿烟冲出了数丈之远。
  不成想,三头旱魃居然扭头直追広陈,于纹丝未动的李伯阳却是视而不见。旋即,地洞中回荡起広陈的凄厉惨叫之声,李伯阳霍地明白过来,那旱魃如同毒蛇一般,目不视物,对静止不动的东西根本难以辨识,而对活动的物体却可以敏锐地觉察到。
  日期:2016-03-30 11:20:00
  眼见広陈逐渐不支,性命只在旦夕之间,李伯阳大喝一声:“致虚极,守静笃,方可无恙。”言罢,又故意摆动身形,借以引开旱魃。此时间不容发,広陈只得唯李伯阳之命是从,权当是死马当活马医。可喜的是,那旱魃真的停止撕咬,反向摇摇晃晃的李伯阳猛击而去。李伯阳见旱魃来攻,立时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动静。

  旱魃夜叉般在李伯阳周遭圈转,一张张挂满血丝的大嘴时不时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李伯阳尽量收摄心神,然则黄豆粒大小的汗珠仍是住不住顺面颊肆意流下,他暗自思忖:“我先前布道,告诉世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可真要进入‘无身’的境界,便是自己也绝难达到。真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一念行此,却为一声怒号拉回现实。

  不消多言,那怒号者非旱魃莫属,兴许是懊恼煮熟的鸭子飞了,三头旱魃彳亍半晌后终于悻悻离去。直至此刻,広陈才敢放声疼叫出来,李伯阳唯恐広陈伤重不治,赶紧撕开长衫,为其包扎止血。待得将息了数日,伤势有所减轻,広陈才在李伯阳的陪护下折回了蓬莱山。
  日期:2016-03-30 12:18:00
  汗漫先生见其子身受重创,忙以良药滋补,事后问起经由,李伯阳便一五一十地作了交代,又懊丧道:“据古籍所载,这峚山之地乃有凤凰接引,却不料招致旱魃袭击。”
  汗漫先生惭愧道:“实不相瞒,峚山空巢本有凤凰出没,只是皆因老朽丧了性命。”随后又将各中原委明明白白地讲述了一遍,李伯阳这才恍然大悟。往后数月,李伯阳暂居蓬莱山以养生息,待其精力复原,便即辞别汗漫族人,意欲回转。汗漫先生温言挽留:“伯阳先生何不安居在此,以终天年,此地远离尘嚣,岁月静好,又何必再回那战乱频仍的俗世!”

  李伯阳长叹一声:“我一生追寻大道,如今也算得偿所愿,眼下唯一的心愿即是在有生之年回归故里,去父母坟前看看。一百年前,我未出世,慈父见背,及至生产,又损母命,每每想来,都觉愧疚难当。更兼现在年事已高,时常颇感行将就木,是以不敢蹉跎光阴,唯恐事不成行,以致临终抱憾。”
  汗漫先生听李伯阳言辞恳切,也不便再多强留,于是亲自送他出得地下世界,方才分道扬镳。可惜当李伯阳行至秦地扶风之时,恰逢当地瘟疫流行,李伯阳为救济村民,最终过劳而死。一时间邻里皆来吊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父。众人念其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是悲不自胜,一代道祖就这样与世长辞。
  话分两头,且说広陈大伤之后,逐渐痊愈,可其形貌举止越来越异乎常人,如此又过得些时日,広陈居然浑身毛发激增,行为亦趋兽类,乍看上去极似旱魃之状。汗漫先生颇通医理,几经诊断始知広陈乃中旱魃之毒,是故有此一端。
  日期:2016-03-30 13:08:00
  为免広陈堕入兽道,汗漫先生直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力挽狂澜。所幸広陈颇有福泽,经汗漫先生多番钻研,发现峚山丹木所结花果可解旱魃之毒,此后広陈依言而行,每日以丹木花果为食,数年之后,那兽性兽形才一点点消失殆尽。
  正当汗漫先生为之欣喜之际,岂料広陈竟以多年食不见肉为由,大肆捕食动物,起初谁也未曾在意,只道是馋鲜而已,可发展到后来才察觉不甚对劲。原来広陈为求长生,日夜琢磨李伯阳所传长生久视之道,说来也巧,広陈虽未洞悉李伯阳传道之精髓,然而他误打误撞却悟出一套方法来,只是那益寿延年之法忒过歹毒,须得吸食活物精元,方可见效。
  汗漫先生曾亲眼目睹広陈将一头穷奇兽吸食得只剩下一副干瘪的皮囊,其景其状,恰与峚山空巢所见如出一辙。尽管汗漫先生也曾多次规劝,奈何広陈已然痴迷其中,无法自拔,每日依旧我行我素地去捕猎白泽、麒麟、梼杌、獬豸、毕方、饕餮、腓腓、诸犍、庆忌等猛兽。

  有道是,常在河边站哪得不湿鞋,広陈终于自食其果,在猎杀饕餮时,反为兽伤,好容易才捡回一条命来。正如李伯阳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义祸之所伏,汗漫先生以为広陈遭了大亏,没准儿会就此悬崖勒马,痛改前非,尚不失为好事一桩。
  殊不料,広陈却仍然一意孤行,寻思着既然猛兽不易获得,莫如外出地洞,前往地外世界吸食人之精元,岂不妙哉。広陈打定主意以后,竟而私自外出,藏身汝州西南崆峒山,为非作歹,肆掠一方。
  日期:2016-03-30 15:19: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