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4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隋海陆两军,夹击高句丽。
  结果,被人打的两路败退,加上破纪录的军队数量,导致粮不够吃,饿死一大批。
  所以,杨广的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完败,损失约六十万士兵,他打破的历代领兵数量的记录,但翻开硬币另一面,他在在拥有如此优势的情况下,也创造了一个丢人到家的新境界。

  那时战争,有个习惯,将战败方的士兵的尸体,堆积成塔,然后上面覆土,堆在路边。“敌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不是出于人道主义,不忍他们露骨荒野,让他们入土为安。而是为了炫耀战胜方的武功,用敌人一堆堆尸体,来显示自己的强大。
  这些土堆,称为“京观”。
  你就可以想象高句丽的路边,会有多少堆“积尸塔”,如果晚上回家路过,阴风阵阵...
  日期:2017-06-24 18:30:38
  杨广,比尽天下不如己的人,却在辽东,被人狠狠的扇了大耳刮子:败在一个偏远蛮夷小国之手。
  他总是感觉,有些人在暗处,偷偷笑谈着他的辽东之败,他们绘声绘色将他愚蠢的指挥,等同于彻头彻尾的白痴所为。他的伟大,他的圣君光环,他紧紧抱着的千古英名,正在这些小声议论中,变的越来越模糊。他的自尊心,被辽东之败,刺激的恼羞成怒。
  耻辱,必须得到清洗。属于我的荣誉,谁都不能染指。小小高句丽,既然你让我一时不痛快,那我就让你一辈子不痛快,我要将高句丽打到在地,将其国主高元押至太庙,让他匍匐在我的脚下,看着他颤颤巍巍,看着他磕头捣蒜般的乞求赦免,看着他为自己的生死不定,而恐慌不矣。
  唯有如此,才能让天下人,知道我杨广,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人。
  没有谁能阻挡我杨广。
  613年,传诏,二征高句丽。
  很显然,杨广将全国人民当成他的“人力提款机”,可以无限制的提取。杨广先生,不用种地糊口,但那些被征召的士兵,指望春种秋收。但杨广,本着“与我何干”的心态,与千古功名相比,死上些人,纵、有、何、妨!

  两次征讨仅仅相隔不到几个月,这时讨伐高句丽,几乎成大隋的面子工程,不再计算成本,不再计算效益,唯一计算的,这次胜利的征讨,能在史书上占多大版面,在杨坚的本纪中又增加可以书写的一个丰功伟绩。
  这也是在缝补杨广那颗被撕裂的骄傲。
  实际上,早在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山东的王薄,自制当红歌曲《无向辽东生死歌》(打死都不能去辽东),打响了反抗隋朝反动派的第一枪。
  但随即像苍蝇一样,被拍死了。
  日期:2017-06-25 09:36:16

  当征兵令再次传到地方时,每个人的怨气,像火药桶一样危险,只等着那一丝偶然的火星。
  杨玄感,就是那丝火星。
  613年六月,杨广悬军辽东之时,杨玄感在黎阳起义了。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隋朝的全能人物,平陈有他,讨突厥有他,剿贼有他,帮杨广夺位还有他。他的光芒照耀着短命的隋代,似乎不愿落下任何一场热闹。即使死了,他仿佛借尸还魂般附着在他儿子身上,又参与了一场狂欢。而这次,他的儿子杨玄感站到了大隋的对立面,将杨素建设了半辈子的大隋,折腾的苟延残喘,以至于人人纷纷走进这个病人家中,纷纷抢夺他的财宝。而气若游丝的大隋,根本无力阻止。

  杨素死后,杨玄感袭爵楚国公,官至礼部尚书(正三品),杨玄感借用他爹关系,带领一群官二代,号召父亲的门生故吏,刮起了一场“解民倒悬”爱国主义运动。
  杨玄感的影响,是巨大的,义旗一举,数日云集十几万人。
  天下苦隋久矣!
  辽东前线的杨广,听闻后院起火,再无兴趣与高句丽对峙,满怀怒火的回军平叛。
  逻辑很简单,高句丽打不下来,改天可以再约,它只不过,想占片地,多收一些租子,没有“取而代之”能力,但杨玄感就不同了。
  那是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斗争,没有平局,搞不好,杨广“欲为匹夫而不能”。
  但是,杨玄感没有继承他爹能打的基因,他被杨广临走时,安排在洛阳周边的屈突通等人,打的满地找牙,还没坚持到杨广到洛阳,义旗咔嚓就折了,

  起义,变成了失败的叛乱,这场勋贵发动的“六月革命”,没能让的杨广思考个中缘由,也没有影响杨广巡游心情。
  日期:2017-06-25 13:28:28
  若是杨广能有汉武帝穷兵黩武后,“罪己诏”式的自知,隋不至于如此短命。但那显然不是杨广关心的范围,他的生活依然继续,心情不错的杨广,巡游到雁门关,在那里,他差点阴沟里翻船。
  突厥人将他围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射出密集的箭,乱箭一度射进杨广的行宫,前来索命利箭,杨广直直瞪着那支箭,吓的他抱紧小儿子杨杲(gǎo),仿佛这样他那颗颤抖的心不至于因为他的恐惧而逃走。
  围在雁门的那些日子里,他哭肿了眼,因为无能,也因为无助。

  以往战场对阵,杨广坐在距离战场很远的地方指挥,他只是知道战场上刀劈斧砍、箭矢横飞、血肉模糊。但发生在自己眼前时,才知道,面对死亡威胁时,颤抖的自己是多么的弱小。
  原来强大的自己,只有相对顺利的情况下,才能展现。
  一旦遇到困难,杨广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他时刻感受到,外面大声叫嚣、战鼓的“咚咚”声,驰骋往来突厥骑兵,像要随时会冲进来,杀死他的子女,夺走他的美妾,扯下他的龙袍,羞辱他的尊严,让他泪水流干,让他痛不欲生。
  直到借用汉高祖白登之围的狼狈经验,派人走了夫人路线,依靠枕头风吹来恐惧的谎言--子虚乌有的突厥北方的部落反叛,才迫使始毕可汗撤围而去。
  突厥人给杨广造成的心里阴影,像挥之不去的噩梦,戳破的他的自信,蹂躏的他的威严,他感觉自己像是门口的石狮子一样,獠牙外翘、怒目圆瞪,都是摆设出来的,吓唬人还行,但终究只是个架子。
  日期:2017-06-25 18:52:08

  他终归养于深宫妇人之手,从小尽皆奉承言美之人,久之,连自己都会深信这些谎言。他从小养尊处优,未受磨难,惯性的自我膨胀,让他形成了巨大的优越感。
  直到突厥人刺破这个假象。(想想李世民每战必披坚执锐、大呼入阵,对比之下,杨广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差)。杨广过惯了顺风顺水,不用滑动船桨,看起来,很多事情,像水到渠成一样,使得他相信,事情的本质就该是这个样子,直到对他来说,越来越扭曲的现实,颠簸的他的小船,让他难以适应。
  杨广的种种行为被现实否定,这让他深深的不安。
  他想回到童年的江都(今扬州),那个没有威胁的世界,杨广少年大部分时间里,都生活在那里。江都像他母亲的子宫,回到那里才能给他安全感。
  但一切都是逃避,时下盗贼横行,有臣言盗贼成群结队,竟被他处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