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5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杨广不愿意面对自己造成的过错,如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东修长城,广建行宫,两征高句丽。这么多大动作,造成民力凋敝,不堪其苦,以至于“天下死于役”。
  为逃避劳役,百姓不得相逃为盗。
  他觉的,死的那些人,跟自己没有关系,他们生来是蝼蛄的命,贱如草芥,更真实的来说,他们不过是一组冰冷的没有生命的数字,他作为一组数字出生,也作为一组数字而消失。杨广精心打算用这组数字流芳千古,不想却遗臭万年,为人唾骂。
  杨广再也没有自信,每天都需要酒精、游乐麻丨醉丨自己。
  但他隐隐约约感觉,总存在那么一个时刻,自己脑袋被人摘走。以至于照镜子时,自叹“好头颅,谁人取”。

  那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日期:2017-06-26 09:15:49
  杨广对于江都,有着故乡般的眷恋,但禁卫军都是关中人,对于他们来说,驻扎江都,是背井离乡,吴地的你侬我侬,不为国字脸的关中汉子所习惯。
  杨广没有乡愁,但禁卫军们归心似箭。最后决定,既然皇帝不愿走,那让他永远的留下吧。

  禁卫军自下而上发动政变,囚禁了杨广。
  杨广失去人身自由,在这次政变中,发生令禁卫军侧目的事情,当禁卫军胁迫杨广搬家时,给他找来一匹马,但杨广竟说马鞍太旧,拒绝骑乘。
  看来皇帝和死囚的角色,还没有转换好,人之将死,尚矫情如此。
  杨广最爱的皇子杨杲,被旁边拿枪抗刀、气势汹汹的坏叔叔,吓的哭个不停,坏叔叔即没有拿糖哄他,也没有吓唬打屁股,而是抽出刀剑砍死。儿子的血,溅到杨广的衣服上,而大脑空白的杨广,无法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抱着小儿子的尸体,无助的眼泪滴湿的杨杲的衣服。
  不知他能否想到,那些征高句丽永远回不来的士兵。也许这些士兵,是妻子倚门张望的丈夫,是父母殷切盼望归来的儿子。

  一切都晚了。
  日期:2017-06-26 10:35:00
  避免活着的杨广秋后算账,禁卫军斩草除根,将杨广用绫勒死。
  杨广,一个文采卓长,一个志向宏大,一个心比天高的千古帝王,终因违反自然规律,征索无度,至民疲敝不堪,导致天下骚动,最后成为历代帝王的反面教材,永远的刻在历史的耻辱柱。
  他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你多么有才能,无论你的平台有多么好,无论你的志向有多大,都要明白自己无法改变自然规律,没有谁可以逾越自然规律,而创造异样的辉煌。

  贵族之死
  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供给,使他在这个平台,足以发挥自己的意志。自我优越感的膨胀,形成了“路径依赖”。
  但当发现现实否定其意志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怀疑衍生恐惧,对于自己有些试探外部世界的行为,总会让他们恐惧。
  一个被外在世界,屡次否定的个体,一个无法得到外部环境的承认的个体,很难独立存在。
  人将努力逃离这种否定,以来满足自己虚假的安全感。
  但外部世界仍然按照自己的规律随时否定人们。
  日期:2017-06-26 12:23:32
  要做的不是逃跑,而是面对。
  保持耐心和意志力,像刘邦那样,十战九败,不过对他来说是挠痒痒罢了,仍然继续怼项羽。
  只要活着,总有怼倒对方的时候。
  项羽祖父项燕,楚国时的大将,所以,项羽从小家境恰巧不错。他正好符合,少经挫折的例子。
  楚汉之争时,他一败之下,三观尽毁,回老家东山再起,也觉的是莫大的耻辱,只能用自刎,逃避现实世界对他的否定。

  对比项羽、刘邦两人,不同生活环境,造成双方世界观的迥异。
  刘邦原名刘季,意思是刘三,连个“字”也没有,知道就是草民一个,四十大几都没娶上媳妇,可知家境如何。
  这种家境下,常常面包是没有的,牛奶也是没有的,从一出生,刘邦就不停的面对外部世界的限制、否定。
  他习惯了这种否定。

  相反项羽,贵族式的尊严,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可选择状态,才能得以维持,当没有多少选择时,尊严便成为妄谈,而这种突然没有尊严的选择,让他选择用死,来逃避面对。
  项羽的自刎有一部分是因为:年轻时,经历磨难少。
  同理,杨广亦然。
  守边

  突厥,一个热爱运动的民族。
  抢掠,是这些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科目,参加本科目的过程中,能获得大量的奖品,例如锅碗瓢盆、奴隶、女人、牲口等。而普天之下,最富,不过中原,上帝给了汉人富庶,但却让他们没有十足的能力守护财富。而突厥因为环境限制,出产物资单调匮乏,但造物主又让突厥人拥有强壮的马匹、英勇的战士,锋利的马刀,像是在补偿他们,让们拥有抢劫的天然优势。
  日期:2017-06-26 13:30:11
  南下劫掠,像是上天创造的“互补”游戏,不肯让任何人占尽所有美好,它要这些人残缺与挣扎,向着虚幻的美好匍匐。

  对于中原王朝的大隋征税机关,有必要保证纳税人的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多长鹅毛。
  这时的李渊,执行并州一带的保护“鹅”的任务,确保鹅在手,以便于将来拔鹅毛。
  面对猖狂的突厥人,李渊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挑选两千人,衣食住行,都模仿突厥人,并让两千人,组成敌后游击队,深入突厥腹地,见人就砍,希冀以此止住突厥人的马蹄。
  李渊的敌后游击队,实际上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突厥人仍然有规律的到马邑(今山西朔州)抢劫,杨广听闻李渊的防守不力后,派出使者,要把他带到江都训话。
  如果李渊去了,恐怕凶多吉少,他已经准备豁出去,反他娘的。
  这时第二波使者,到达晋阳,告诉他,不用来了,继续为朕守边吧。
  李渊一身冷汗。

  形势
  大业十三年(617年),杨广躲在南方的江都,斩杀接二连三通报贼情的大臣,终于再也听不到有谁造反了---因为没人再敢说。时天下大乱,各地义军,真是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
  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李渊五十一却准备改变命运,打算当皇帝。
  虽说李渊本身皇亲国戚,富贵无忧,但时下格局真乃浑水摸鱼好机会,“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李渊所处的并州,位置是极好的,而并州周边却是乱糟糟的,西南向的关中更是乱,长安周边是小股的土匪横行。之所以关住这片地方,因为关中形胜之地,据关陇,进可东出并争天下,退可自保。秦吞六国,是很好的列子。当年的杨玄感,也想来关中发展业务,可惜连潼关的大门,都没看见,就挂了。

  所以,欲图霸业,占有关中,先胜一筹。
  日期:2017-06-26 15:53:25
  并州基地
  并州,晋王杨广的龙兴之地,大业十三(617年)李渊由河东讨黜使,改任太原留守,前往任职的时候,李渊也了解太原这个位置,已经处在突厥人常常攻击的区域,便将老大李建成留在河东,让他照顾全家老小,毕竟河东属于后方,如果突厥人打过来,李建成立即带着全家老少,往长安跑,也方便一些。临走之时,李渊只带了好斗的李世民,这个决定,也让李世民增加了出镜的次数,毕竟身为世子的李建成没有来和李世民竞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