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西游记』里如来佛、玉帝、太上老君等谁大谁小的问题》
第34节

作者: 而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多人对王母不满。其实王母自始至终还是那个愿家人和朋友都好的小西华。祝愿她老人家快点合家团圆快乐幸福吧。

  日期:2017-01-09 18:56:46
  三法印
  3、涅槃寂静
  涅槃寂静是一种终极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但确实是应该朝着他前进,能更进一步也是好的。是否朝着涅槃寂静的目标前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信佛最本质的判断标准。

  这如同我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大家心知肚明,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没关系,朝着这个目标改进社会,能更接近一点也是好的。是否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相信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判断标准。
  哪些人实现了涅槃寂静呢?方便地说有:   佛陀--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得觉者。
          菩萨--证悟到无生法忍、无住涅槃的圣者。
         辟支佛(罗汉)--证悟涅槃的圣者。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旁人认为他们达到了涅槃寂静。他们自己并不认为他们达到涅槃寂静。
  这其实好理解。我们假定一男生对女生好到一定程度,就叫**得足够了。但这也只能是其他人,尤其是女生来认定男生爱得足够了。如果男生自己认为爱得足够了,那这档次就立马下降,说明男生爱得还不够。对人好不好,不能自己判断,得由受众判断。
  那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叫做到“涅槃寂静”呢?佛经说:证悟涅槃的圣者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灭。
  什么意思?通俗讲:就是他掌握了这世界的所有规律,知道一切事情来龙去脉,明了事物所有联系。因此,他能理解清楚因果,为什么发生?会发生什么?
  能达到这种程度,自然心里不会有任何挂碍和烦恼,不会有多余的不应该的想法。所以从方面说“涅槃寂静”的圣人:内心归于平静无生、清凉自在、无为、离一切妄想。
  比如说:你青梅竹马的女友突然劈腿,你会很愤怒,甚至会报复。但如果你达到“涅槃寂静”,你会知道,原来是自己不够有钱,不能满足她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她以前的经历又决定了她有那么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此,你就不用生气了。
  我们不是佛,不可能完全明了各种问题背后的问题。但我们在盛怒之时,可稍微冷静下,搞清楚状况再说。看到女友抱住其他男人的手,你挥拳便打。结果那男人是你女友亲哥,以后怎么处?又比如,有人说有件发财的事,喊你一起做。你二话不说就去做。如果违法呢?
  所谓“涅槃寂静”就是掌握一切规律,懂得一切联系,不再迷惑,不再妄想,不再烦恼。

  我们要尽量多掌握规律(知识),更加全面思考问题,尽量不要被外表迷惑,尽量不增加生活的烦恼,常怀喜悦。生活朝“涅槃寂静”的大喜悦、没烦恼状况前进。
  祝各位看官远离烦恼,常怀喜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日期:2017-01-10 15:45:34
  大雷音寺记

  中古,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即今拉查基尔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有一座漂亮的花园叫庵摩罗园。这庵摩罗园漂亮之极,方圆五公里,层层叠叠的各式建筑中,栽满了奇花异草,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
  人们在惊叹庵摩罗园的鬼斧神工时,万万不会想到这壮观的花园只是一个大门,一个通往一座山、一座庙的门。
  普通人进不去那座山。只有西方教徒在花园中间竹林精舍前,默念教主接引之名,才会被一束能温暖到灵魂的光接引到一座山。那座山叫灵山。
  奇妙美好绚丽得无以复加的神山。山高十万丈,看似陡俏无比,走起又平坦如原;空中、地面飘浮着一座座的宫殿,所有的一切都由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组成,富丽堂皇之极。无量宝香和合在泥土中,整个灵山时时弥漫香气,处处散发芬芳。
  在这灵山最高处,却只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寺院——那烂陀寺。说它普道,也只是相对于那极致华贵的灵山来说的。相对凡世寺庙,那烂陀寺规模宏大,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那烂陀寺的两位佛祖名为接引、准堤。他俩发四十八大宏愿度尽世人,并以此宏愿为核心思想,创建了西方教。这灵山世界是他们开创,这烂陀寺是他们建立,这西方教每一个教徒都是他们徒子徒孙。甚至三干红尘客、八部天龙、观音、文珠都是他们千辛万苦到东方渡过来的。他们在西方教的领导权和指挥权应该如须弥山一样坚不可摧。但是今天却有人对他们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发起挑战的是接引最器重的弟子释迦牟尼。

  当年,封神大战,接引、准提协助阐教元始天尊和人教太上老君打败截教通天教主。截教教徒四分五裂,一部分死后封神上天庭任职,另一部分三千红尘客被准提带回西方教。阐教的燃灯道人、文殊道人、慈航道人等高手也主动投入西方教。一时间西方教声势大振,实力猛增。但这种井喷式增长,基础不太稳固,留下了深层的隐患。
  截教通天教主的首徒多宝道人,人品功力均是道家人、阐、截三教三清之下第一人,在道家三教弟子中威望极高、广受拥戴。封神大战最后一战中,多宝道人被太上老君擒获,最后兵解肉体,灵魂投胎而去。
  多宝道人投胎成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名为乔达摩.悉达多。19岁时,悉达多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以超凡的悟性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世人尊称他为释迦摩尼。释迦牟尼得道后,并不因前世的原因心向道教,而是与西方教思想相符相吻。
  对于觉悟的释迦牟尼,接引并无门户之见,毫不犹豫的将他接纳进了西方教,收他为徒,让他在圣地雪上修练,毫不藏私地传授他功法。在接引全力栽培下,释迦牟尼功力剧增,很快成为接引、准提之下第一人,是西方教众望所归的接班人。
  然而,释迦牟尼在西方教教义教法上与接引产生了较大分歧。接引的教义凌散不成系统。接引的教法是开放性的,不主张过多的仪式、形式,也不用什么清规戒律。教徒们组织也不严密,彼此间的等级也不分明。
  释迦牟尼前世作为截教掌教大弟子,深知严明的组织和纪律对一个团队战斗力的重要性。他极力想将西方教改造成理论系统、组织严密、等级有序、戒律严明、活动规律的团队。他将西方教零散杂乱的渡世理论整编为三法印、四圣谛、四无量心、八正道等逻辑系统的创新理论体系,更容易被教徒和信众接受理解。他建立僧团,以一套正确有序的生活方式规范僧众的行为,让他们更易觉悟。释迦牟尼在创立僧团的同时,还给在家的信徒以相应的地位。凡遵守不杀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为佛弟子。他们在修行中同样可以证得涅盘。相传,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优婆塞和优婆夷。此后,在家信徒人数不断增多,成为与僧团并行的拥护佛教的社会力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