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西游记』里如来佛、玉帝、太上老君等谁大谁小的问题》
第35节

作者: 而深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释迦牟尼佛的威望越来越高,势力越来越大,终于灵山内部的修行者也纷纷投向他,尤其是原截教、阐教的师弟师妹更是全部归于他麾下。最终,绝大部分修行者都成了释迦牟尼的拥护者和追随者。他们提议,改组西方教为佛教,尊接引为万佛之祖,称为阿弥陀佛。尊准提为万佛之母,称为准提王佛母。佛教仍以两佛为至尊。他们又提议尊释迦牟尼为释迦尼佛,简称佛陀,俗称如来佛。最后,众人终于提出了根本目的,他们声称阿弥陀佛、准提王佛母为佛教操劳多年,应该颐享天年。教务可由释迦牟尼佛全权负责。

  阿弥陀佛和准提王佛母纵是法力无边也无法改变人心向背。他们的确可施展大神通压服众人,但那又有什么用?难道杀了反对者,杀得血流成河,杀得无人敢明着反对内心却恨不得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心灰意冷的阿弥陀佛和准提王佛母放下一切荣耀、权利,离开一手创建的灵山和教团,甚至离开了这方世界。他们要去另一方世界,按自己的意志创建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极乐世界。只要达到“涅槃寂静”的修佛者都可以去极乐世界。达不到此种境界,只要有善行,存善心,常念阿弥陀佛法号,阿弥陀佛也会在其死时将其灵魂接引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知得了后,深知极乐世界美好,也支持信佛者以达到极乐世界为目标。

  释迦摩尼佛接掌本世界佛教后,将相对普通的那烂陀寺搬出灵山,搬到外面庵摩罗园的位置,作为灵山新的山门。美仑美幻的庵摩罗园从此消失在世人视眼。灵上顶上新建了一座雄伟壮观到极致的寺庙。此寺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在庄严雄伟的雷音寺里,释迦牟尼佛雄心万丈,他发下宏愿:一定要不断宣传佛家思想,不断增强佛家势力,让佛光普照宇宙,使佛法深种人心,创建一个人人信佛、人人爱佛的美好三界。
  日期:2017-01-10 23:57:25
  讲一讲《心经》
  LZ前面讲过,学佛经,最好先学《心经》。当然LZ不一定正确。好在《心经》不长,共268个字。我一点点讲,大家不愿听,提出来,LZ就不讲了。
  1、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就是终极智慧,大智慧的意思。
  波罗,就是彼岸,目的地的意思。
  蜜多,就是达到,修行到的意思。

  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如何修行到达终极智慧的彼岸的意思。
  心就心灵、思想的意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义就是:教导人如何从心灵、思想上修行到终极智慧彼岸的经书。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有大智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10% ”。所以人人都有很大潜力可挖,人人都有拥有大智慧的可能。这就是佛家所言人人都可成佛的生理依据。关键是要会发掘。怎么发掘?这就是心经要告诉你的。
  2、笫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不少人将其误以为是观音萨萨,其实不完全是。
  观是观察、对照的意思。

  自在菩萨是没有挂碍和烦恼的菩萨。
  “观自在菩萨”的意思是:观察那没有烦恼的菩萨。
  行深,行(读作heng,同“横”音),这里是作名词用,意思道行。深,甚深广大。“行深”意思是说道行广大。“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意思是:修行到终极智慧的彼岸的道行广大的时候。
  照见:观察而见到;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就是各种感觉到的、承受的,想到的,做的,认识到事物;皆空,全都有充足空间。空不是指没有,而是指有空间。“照见五蕴皆空"的意思是:观察见到各种感觉到的、承受的、想到的、做的、认识到事物,从不满足,始终有充足空间。
  度一切苦厄:度过一切困难苦难,解决所有烦恼问题。
  第一句话整体意思就是:观察那没有烦恼的菩萨,为什么能拥有达到大智慧的高深道行呢?通过观察发现,(菩萨)对实践中掌握的各种知识各种规律从不满足,始终留有学习空间。所以(菩萨)能度过一切困难苦难,解决所有烦恼问题。
  我们要向菩萨学习,从不满足,绝不固步自封,始终保持开放空灵的心。掌握的规律越多,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越大,烦恼自然越少。反过来,学一点就不空了,就满足了,就不努力学习,不努力掌握规律,人无远虑就必有近忧,问题不断累积,烦恼痛苦自然会多。
  日期:2017-01-11 09:06:30
  讲一讲《心经》
  3、"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通常指佛或高僧肉体火化后留下的圣物。但心经里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他的母亲名叫舍利(梵文的音),他是舍利的孩子,所以称为舍利子。代指大智慧的人。
  色:就是眼晴看到的一切事物。异:就是否定排斥。我们要承认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不能因为眼晴所看到的事物,就否定排斥新事物或还没发现的事物;也不能因为追求新事物就排斥旧事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已经看到的事物是发现新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发现新事物是对已看到新事物的继承和发展。
  “受想行识”,简单地程解就是:接受(他人教的)、思考到的、行动实践中收获的、认识到的各种事物和其运行规律。 

  “亦复如是”,也像是这样。 复:又,再。是:代词,这样。如:像。亦:也。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啊,他不会因为已看到的事物和规律,就排斥追求新事物和新规律。也不会因为要追求新事物就排斥旧事物。他知道已经看到的事物是发现新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发现新事物是对已看到事物的继承和发展。看到的事物是这样,接受(他人教的)、思考到的、行动实践中收获的、认识到的各种事物和其运行规律,也都是这样。
  我个人认为有智慧的人真应如此。我们有很多人容易走极端。要么极其看重传统的已有的事物,非常排斥新事物。比如有同事看见女儿搞了个杀马特发型,那个痛心疾首哟。我劝他,这点发型小变化有什么好接受不了的。当年清朝时都留辫子,辛亥后,人们把辫子剪了,留起了短发。辫子变短发,那变化比留个杀马特大多了,还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