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
第39节

作者: 古道风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7 11:43:30
  我猜测可能有两个原因:
  其一:夏桀之后开惩夏桀武装之敝,有意对其武装部队的统治和国家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制。
  我们知道夏桀的失败表面上是因为夏桀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直接的导火索是提高税负并因此灭掉緡国,导致东夷各部落的联合反抗,最后在成汤的打击下一败涂地,一路落荒而逃至四川岷江口,在沿岷江逃到青藏高原。夏桀被杀,其后夏开总算捡了条命,在向西方部落贡献后,在西方部落的支持下在昆仑虚立住了脚,建立了政权。

  真是原因是夏桀的武装与以掌握青铜冶炼技术的成汤部落武装实力已相差太大,国家武装不强,地方联盟武装各自为政,奴隶乘机造反起义,使的夏桀的部队如一盘散沙,忙于奔命。即使夏开在稳住阵脚,想重新下山与成汤一决高下时,竟然连山都下不了,因为要下山得经过巫国,而夏开的部落武装早如惊弓之鸟,不敢下山,甚至连巫部落都打不过,虽然开杀了几支临阵脱逃的武装,但仍然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攻打巫的地方武装直接向巫投降。

  日期:2017-12-27 11:57:28
  夏后开鉴于眼前的事实,放弃了攻打成汤,重回中国的打算,决定改造武装和改组政治体制。改组夏桀的武装并合并各随之而上的地方武装,形成一种中央集权的部队-即青龙;同时建立自己的新军-以西方部落武装为主体并按西方体制训练自己的部队而成立的武装-即白龙,所以《山海经》说夏后开乘两龙。同时改组政府,实现中央集权统治,有原来天子下辖部落首领参政制,改为天子下面是政府官员,作为部落首领的鸟,只是最末一级政府官员。这种体制何许是受西方体制的影响。

  日期:2017-12-27 12:41:21
  夏后开进行改革以后,变成了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大国,向南到达并开垦了拉萨,甘孜等地区,成为开明王朝的主体,其最终演变成吐蕃王朝,所以藏民也是黄帝的后裔
  日期:2017-12-27 12:43:50
  还有一支继续沿澜沧江向南迁徙,后来达到云贵高原,建立了古滇国。还有南诏国,可能也是夏后开的部落移民。依此来看,傣族也是黄帝的后裔

  日期:2017-12-27 12:47:29
  还有一支向西北,他们可能是西方鸾凤部落与夏后开部落融合后形成的,他们最终演变成吐火奴(大夏)-与吐蕃发音相近,都属于夏后开明王朝的延伸。
  日期:2017-12-27 15:27:34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这里有个问题:瓯居海中,闽在海中,二者有何区别?当然有
  居,借育代居,甲骨文象形,人(妇女)+古(表示降生的婴儿),表示安安稳稳在家过日子。居,从尸从古,指原来就住在那里,有个时间概念。
  在,金文象形,才(柱梁,房屋)+土(田地),表示生存的居所和田地。只有空间概念。
  瓯部落早就住在那边海中了(所以瓯部落应当是河姆渡文化的体现者,距今7千年)。闽部落也在那边海中(很明显,在闽那里的部落在那里定居得较晚),在他的西北有山(即武夷山,武夷山是巫彭部落的后裔,发生在大禹治水之后,距今5千年)。有的说,闽中山在海中(即闽国中间的山在海中,说明其四周是大山相连,只有中间在闽江周边是一些小山在海中,这与福建的地理特征相符。)

  日期:2017-12-27 16:07:28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鄣,阻碍。
  三天子,帝舜,帝丹朱,炎帝。
  阻碍三天子迁徙的山在闽西海的北面。有的说就在闽西的海中。
  从卫星地图上看,鄣山位于湖南和江西分界的罗霄山脉。按字意来讲,就是今江西修水之幕阜山。只是很奇怪一点,远古的先民都被阻隔在罗霄山下,没有从西往东过的也没有从东往西过的,这其中一定有原因。
  日期:2017-12-27 16:43:58
  桂林八树在番隅东。

  八,指特殊的指事字,甲骨文象形用相背两条弧线表示物体被分离成两部分。
  树,甲骨文象形,木(小树)+豆(盛器)+又(抓),表示手持幼苗移植到盆里。这里代指迁徙的农耕部落。
  番,野兽的脚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农耕部落的迁徙过程中在桂林这个地方被分隔开了。在它的西边是野兽出没的地方。
  这个地方前面讲过,就是南海的南出口-即《山海经》里所指的融山。位于桂林与柳州之间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之东的一山。

  日期:2017-12-27 20:19:48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腒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
  伯,甲骨文象形,白(明了的)+人,表示明于事理的人。
  虑,看、瑠文象形:虎(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进袭的担心。
  离。甲骨文象形,鸟+禽(捕鸟的网)表示捕鸟。鸟被网罩住了。
  耳,是‘取’的本字,甲骨文象形,耳+又(用手抓),表示割下敌人的耳朵以示战功。

  相,甲骨文象形,木)树)+四(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眺望。
  根据以上描叙,对照卫星地图,我们得出:伯虑国至北腒国依次位于郁水(西江梧州段)—(即从藤县到云浮市)的南部。郁水从湘陵南边的海出来(即平南县),也有说是从相虑(即今天桂平县至武宣县之间的山脉)出来的。
  日期:2017-12-27 21:05:56
  枭阳国在北腒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
  枭阳,指有猛禽之山的南面,和原来说的雕题(猛禽的边缘),所以枭阳应当在雕题的南边,北腒的西边,在地图上看,就是今天岺溪市。
  为,甲骨文象形,又(抓)+象,说文解字,母猴或猕猴。
  反,甲骨文象形,厂(石崖)+又(抓),指攀岩翻山。
  他们是猕猴部落,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和长长的嘴唇,浑身长满黑色的毛,攀登着山崖一个跟着一个,看见人做鬼脸吓唬它,它也做鬼脸,并手舞足蹈,大声呼叫。
  这可能是大猩猩,也可能是古猿或者野人。如果在岺溪市的野山里找找,说不定能发现野人的骨骸。
  日期:2017-12-27 21:37:37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兕生活在帝舜所葬之东,湘江的南面。它的形状像牛,青黑色,一只角。
  是上古瑞兽,据说老子所骑之青牛,现已灭绝。
  舜葬处应当在今天衡阳是南岳区。
  日期:2017-12-27 22:10:38
  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苍梧之山,即南岳衡山,帝舜葬在它的南面,丹朱葬在它的北面。
  丹朱,是尧帝的长子。有关丹朱的故事,最为有名的是说丹朱不够聪明,所以尧作围棋来教丹朱。
  关于尧禅让给舜的故事,现在历史就有多种说,这里也说丹朱曾为帝,我相信这种说法,可能丹朱为帝的时间不长,所以就把这段给省了。
  其实对古代的禅让制度,我有一种想法,就是觉得谁为帝是由四岳共同推举,得到大多数部落赞同才行。所以谁为帝应当是四岳说了算。尧之所以为帝是因为他把制窑技术发展了一大步,所以的部落都因此受益,因此得到四岳共举。舜之所以能得到认可,是因为其治水,虽然舜不是直接治水者,却是治水的总指挥,是禹的领导,但不管是舜治水,还是禹治水,主要在黄河流域,对长江流域影响不大,所以舜没得到南岳的支持,南岳支持丹朱,为何南岳支持丹朱?因为丹朱是南岳部落的儿子,即尧的老婆是南岳的首领(母系部落的首领)所以丹朱既是尧的儿子也是南岳的儿子,所以在丹朱和尧的说合下,可能丹朱做个一段时间的帝,在此期间,舜多次巡视,并联络各个部落,最重要的是他娶了了尧和南岳所生的女儿-娥皇,女英。这样舜就得到了四岳的一直认可,取代丹朱为帝,同时丹朱也回到他的母系部落,南岳部落生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