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
第40节

作者: 古道风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8 07:49:12
  从前面的记录中我忽然发现,《山海经》里有近半的语句与黄帝战蚩尤这段历史相关,其中很多内容都从未在现存历史记载中出现过,或许有,也被人为的删除了,形成了历史的断层,也给后来历史研究者设置了诸多障碍。但逐鹿之战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于:一,加快了部落的流动和融合;二,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和扩散。使得黄帝部落的影响几乎笼盖全中国。三,加速了炎黄部落向未开发地域的扩散速度。

  日期:2017-12-28 10:19:05
  泛林方三百里,在东。
  泛,篆文,水+乏(缺少),表示无目的地在水上到处飘荡。
  林,丛生的竹木。
  方,流放之地,指偏远的地方。
  这里的意思是:应龙的部落乘船在水上飘荡,巡视着这三百里竹木丛生的偏远之地,这个地方就在帝舜葬地的东边,也是衡浦,也就是说应龙的船队最远就在衡浦巡视,不再到更远的南方。
  日期:2017-12-28 10:31:50
  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兕兕,即应龙或者颛顼后人部落所留下的抓捕武装部队与当地原著部落的联合部队(或者融合部队)

  人-部落也。
  为-驯化的或者被培训过的
  兽-武装或者卫士或者捕头。
  豕-野猪,祸害庄稼的野兽。这里借指像野猪一样祸害农耕部落。
  兕兕这些人知道来往的人员属于哪个部落,这些捕头就像野猪一样祸害农耕部落,他们在舜葬地的西边。
  日期:2017-12-28 11:49:00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这句话较好理解:夏后启的臣叫孟涂,被夏启任命管理巴这个地方,其手下有个叫“是”的负责当地居民的驯化或者思想改造(司神)。有两个部落相互在争辩来找孟涂评理,孟涂命令把所以衣服上带血的都抓起来带上枷锁。‘是’向孟涂求情,让放他们一条生路,并把这些人安排在丹山西耕种生息。丹山在丹阳的难面,属于丹阳部落。
  丹阳,今汉水丹江口段的北面。丹水,甘水,沔水,皆指今汉水,只是不同段而已。
  我们都知道,夏后启是禹与涂山氏所生,从小在涂山部落长大,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涂山部落是母系氏族社会,就当时来说我认为不能说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时公而忘私,因为夏禹跟涂山氏有了一夜情后,按母系氏族的特点,确实不需要禹承担做父亲的责任。在大禹称帝后,涂山氏带着启去找大禹,禹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毕竟自己曾经钻过别人的闺楼。禹让启在夏都,并且让禹的舅舅(孟涂)也一同留下,并让启历练夏都政事,其间还给启说了门亲事,娶了后羿的女儿为妻。

  在禹禅让给‘益’后,启在涂山部落和后羿部落的支持下,赶走了“益”,建立了夏朝,把有功之臣‘孟涂’派到四川巴山,让他在那里对原居民进行思想改造。
  日期:2017-12-28 12:26:23
  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
  兕兕的西北有犀牛,它的形状像牛,身体黑色。

  把这段和前面那段关于”兕“的放在一起,有些人为制造混淆的嫌疑。
  日期:2017-12-28 12:58:56
  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兕兕知人名的部落在今邵阳,犀牛在今沅水流域。
  窫窳,原来在原黄帝部落领地的南边,即今四川邛崃以南与巫国(四川岷山以西)的交界区,被贰负的手下消灭了,残兵败将一路逃跑到今天湘西与桂贵交界处。
  为何说是龙首,龙特指帝武装部队的首领,应龙是原黄帝武装的首领,那么这里的龙是应龙吗?我认为不是,而是应龙的上级-即黄帝的国防部长。而应龙则应是黄帝主力的统帅。在黄帝被软禁后,黄帝的国防部长趁机逃跑以后,诏安了窫窳,同时联络共工部队的武装,想从南北两面夹击,摧毁挟持黄帝的颛顼后人的武装,不料共工被打得大败,其武装部队四处逃散,窫窳也被贰负的手下消灭,带领残兵败将的国防部长沿川西一路南下,到达云贵湘西,想联络应龙,但此时应龙已被祝融分散,大部分在泰山看守俘虏,并改造成奴隶,还有一些在南海抓人并送往滁州琅琊山和泰山关押改造。同时祝融有假传圣旨,封应龙为东岳,这样应龙成为东海南海最大的奴隶主。同时也把‘魃’放在南方,并封应龙之将为奴隶主。这样黄帝的国防部长到南方后,虽然口气很大,但无人听从于他(所以称其状如龙首),他恼羞成怒,到处攻打其他部落(食人)。

  弱水,应是今沅水上游少数民族聚集区。
  日期:2017-12-28 14:25:28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區,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引,甲骨文象形,弓+叉(持箭),拉弓持箭,张弦未发。
  有,通又,甲骨文象形,手张开,有所抓持
  之,止,跑,逃跑。
  皮,金文象形,克(杀人流血以祭天)+又(抓),表示活剐酷刑。
  若,通诺,甲骨文象形,像高举两臂理顺长发的女子,表示女子柔顺,顺从。
  缨,本意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带。这里指戴在脖子上的锁链。
  叶,篆文象形,口(说)+十(多)众口一词。表示大众。
  罗,甲骨文象形,网+鸟,表示小鸟被罩在网罩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