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茶一盏,足以慰风尘——记我的茶味日常!》
第12节

作者: 花月未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13 11:19:55
  红茶—相伴的味道。
  红茶的全发酵,抹去了绿茶的稚嫩,又不如乌龙的清香,却带来另一种醇厚的感觉。红茶需要慢慢品味,当最初浓郁的苦涩和甘甜慢慢地化开,变成平淡如白开水的味道,只留下缠绕在齿颊间一丝淡淡的清香,这是两个人婚姻的写照。
  日期:2017-08-13 11:25:54
  市面常见的红茶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功夫红茶、红碎茶等。

  红茶是全发酵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红茶性温,适宜体质虚寒人士或者在冬季饮用。
  日期:2017-08-13 11:59:56
  冲泡红茶,对水的要求比较高,不宜选用矿泉水等硬水,而应选用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软水。水温90—100℃,同绿茶一样,嫩度高的芽叶,所需温度稍低。且初沸水为好。
  日期:2017-08-13 12:24:10

  总的来说,泡茶用水都很讲究。
  古人云:“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也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意思是,茶的特性由水来体现。就算只有八分好的茶,如果水有十分好,则能泡出十分好的茶汤,如果十分好的茶,用只有八分好的水来泡,则只能泡出八分好的茶水,从而白白浪费了茶的两分。
  日期:2017-08-13 12:51:57
  泡茶的水,以“清、轻、甘、冽、活”为好。陆羽《茶经》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泡茶用水,流动的山泉水,是最好的,江水其次,因为江水是活水,三者相较,井水最差。
  不过,那也只有在过去,自然环境好的时候,就现在,江水是不能喝了,井水也少,对普通大众来说,泡茶一般都用自来水、纯净水或者矿泉水。自然,纯净水和矿泉水泡茶比自来水好。
  日常饮茶,用水可以不计较,不过,在遇上好茶的时候,还是尽量讲究,不然,好茶就减分了。
  日期:2017-08-13 13:42:40
  还是关于水,艺茶,陆羽讲水有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冲泡红茶,以初沸水为好。
  若是冲泡乌龙茶,用二沸水最好。
  水嫩,泡出的茶香味不全;
  水老,水中溶解的氧气、二氧化碳已挥发殆尽,
  泡出的茶汤不够鲜爽。
  日期:2017-08-13 14:04:07
  回到红茶上面。
  红茶的特性是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因此,红茶的艺茶要领,不仅注重清饮,更注重调饮。

  所谓清饮,即是在红茶中不加任何其他物品,保持红茶的真香和本味。
  所谓调饮,就是在红茶中加入辅料,以佐汤味的饮法。作为辅料,可以是糖、牛奶、柠檬片、小金橘、相思梅、咖啡、香槟酒等。
  日期:2017-08-13 15:33:13
  日常在家,也会做个奶茶喝喝。泡一杯红茶,加点糖、加些牛奶,这才是真个浓醇顺滑的牛奶红茶,那可比街上调配的带着一股子香精味的珍珠奶茶强太多了。
  日期:2017-08-13 15:55:49
  最后是黑茶—相守的味道。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等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你我一起到白头。这就是黑茶,布满岁月的陈味儿,这茶在岁月中风干欲尘,它仍可弥足留香。夕阳西下,轻拂你的白发,是满载岁月沧桑的痕迹。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
  日期:2017-08-13 16:16:58
  黑茶,代表品种有普洱茶、黑砖、茯砖、青砖、边茶和六堡茶,属后发酵茶。

  黑茶所用原料成熟度都较高,常做成紧压茶。
  冲泡水温100℃。
  黑茶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马互市”。所谓的茶马古道,就是以前运输茶叶的官道,黑茶之所以称后发酵茶,就是在制作加工好后,茶叶在运输过程和放置过程中历经风吹日晒,自然陈化(即发酵)。所谓普洱“越陈越香”,也是由此而来。
  日期:2017-08-15 15:00:41
  明前茶,为何贵如金?
  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茶芽厚积而薄发,内质好,营养物质更丰富,茶香而味醇。再者,清明前气温低,虫害少,茶叶较少受到农药污染。
  只是,也正是因为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较慢,致使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实乃“物以稀优而为贵”。
  日期:2017-08-15 15:40:36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升高,茶芽萌发加快,茶芽内含物质含量也会越来越少,同时,产量却是逐步增大。所以谷雨后的绿茶就会便宜了。
  日期:2017-08-15 16:09:27
  茶叶农药残留问题。
  不时会听到一些传闻,说某某人品茶有多么厉害,能够喝出茶叶中的农药含量。对此,我闻言是在心中哈哈大笑滴!莫说我,即使是我结识的泰斗级的评茶大师,都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很负责任地说,茶叶中的农残含量,是不会在滋味上体现出来的,唯有通过理化检测,才能够知晓。

  日期:2017-08-15 16:33:22
  不过,如此理论只适用于绿茶、白茶和黄茶。对乌龙茶和黑茶而言,其要求的采摘成熟度及其茶树的生长周期不同,打农药的时段又另当别论。
  日期:2017-08-15 16:42:20
  总的来讲,品质好的茶叶,农残自然就少。
  不过,饮茶,实在不需计较这个问题。因为农药残留属于有机物,而学过化学的都知道,有机物大都难溶于水,而茶叶,不过是饮用水溶物质而已,即使有农残,在当今社会的饮食条件下,相较于每日吃的蔬菜瓜果,那点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