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第37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朱勇号称军中第一老资格猛将,带火炮兵与敌交战,打了几个回合,竟然败下阵来!就在这紧急关头,幸亏朱祁镇命令三千营的骑兵发起冲锋,以骑兵对骑兵,才最终挽回了颓势,瓦剌人坚持不住,逃了。
  这也是这支亲征军的第一仗,获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斩首不到千人,而己方死伤的则更多。但不管怎么说,敌人被打跑了,这就是胜利。
  这一仗大大提振了士气,连日来的阴霾、晦气一扫而光,众人引吭高歌,一路猛进。到二十八日,大军行至阳和卫,这就是十几天前,大同守军宋瑛与敌血战之处,只见漫山遍野,到处是明军没了脑袋的尸身,沿途不下二万来具,看得明军心里直打鼓。
  【插话:古代为了防止冒功,一律以斩获的首级作为评战功的依据,所以死于战场的人,几乎都是无头尸。这比现代战争动不动就虚报战果要实在得多。而一支看到尸体就会恐惧的军队,对这样的军队,鄙人竟无言以对。】
  八月初一日,亲征大军终于抵达边塞重镇大同,大同军民倍感欢欣,传说中的王师到来了,这阵容真是豪华得吓也要把敌人吓跑啊!
  从事后也先的追述来看,王师能吓跑当前之敌,还真不是开玩笑。此时也先的五万骑兵就在长城外面,他们观察着明军的动静,如果明军出塞,他们立即就会撒蹄子跑路,因为他们不摸亲征军的虚实,害怕被包围聚歼!其实,就算明军呆在大同不走,也先也只好赶快走,还不走,难道等大同明军一拥而上,像宰牛羊一样对瓦剌军展开屠杀吗?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不是这两种情况。
  八月二日,王振和明英宗都要出塞巡视,也就是会采取第一条路线,因为朱祁镇此行的目的很清楚,他是向革命前辈学习来了,不破楼兰终不还嘛!哪知这时大同的监军太监曹吉祥连忙阻止,他绘声绘色的描绘瓦剌骑兵的厉害,英宗和王振再联想到阳和口看到的惨象,顿时有些动摇了。
  王振急忙叫来他的亲信,也就是上次躲在草丛装死的监军太监郭敬,悄悄向他打听瓦剌的军力到底如何?
  你想,一个落荒而逃屁滚尿流的监军太监,从他嘴里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他说的是:“王公公,快撤啊,赶紧的!如果你们深入大漠去追也先,正好中了他们的奸计。我们的军队几十年没打仗了,别听那些武将吹牛逼,天天要灭这个要灭那个,你看宋瑛带着那么多人马,一出战就打的稀里哗啦,他死的很难看,我是亲眼所见,不信广告看疗效,您快撤吧!”
  王振把这实情跟朱祁镇悄悄说了,二人最终做出了回京的决定。要撤,你也应该驻跸几日,安定一下军心民心吧,所以,这莫名其妙的大撤退,是古今战史上最荒唐的一个决定!带着23万大军,赶了半个月的路,就为了到大同搞个一日游吗?
  而这个决定,其实决定了亲征军的历史命运,后来的许多人,包括现代人,根本没有看清这个致命点所在!也先搞不懂明军在玩什么把戏,他只好决定远远跟着,边走边看边猜。

  当时明军从大同撤退,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其一是从紫荆关入关,经浑源、灵丘、曲阳等地返京;其二,是按出征路线原路返回。
  无数的嘴炮,喋喋不休的争论,大胆的假设,恶毒的言论攻击,都是围绕着撤退路线而展开。
  史上最脏最臭的公共厕所王振先生,这时候打开了被人拉屎拉尿的热潮模式,因为后来十个有九个人都说,他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有心拉朱祁镇到他家乡(今河北蔚县)溜达一圈,已走了四十里,又担心大军踩踏他的庄稼,所以命令再折返北上、东进,走原来的老路云云。
  这一个折腾,就走了八十里冤枉路,部队士气受挫不说,还耽误了宝贵的一天半时间,难道这狗太监不该割了鸡鸡再爆菊,然后千刀万剐吗?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当时北方在中秋节前后还能有什么庄稼呢,是小麦,还是水稻,抑或大豆玉米高粱,为什么喷子们不指出来?别告诉我山西遍地都是马铃薯哦,这玩意差不多要二百年多后才引进中国。
  因为事实是—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再有什么庄稼!
  资料显示,走紫荆关这条道路,风险极大,这才是促使朱祁镇决定改道的根本原因。劝说他改道的人,正是内阁阁员(相当于国务委员)曹鼐。
  曹鼐指着地图告诉朱祁镇,根据大同府的报告,此去紫荆关虽然很快,但入关后,一,沿途缺乏掩护和接应;二,地势平坦。如果瓦剌人突破紫荆关追击,那么王师将成为孤军,而且地形地势于我军大不利。
  这就奇了怪了,进入内长城之南,已算中原腹地,大军竟然会“缺乏掩护和接应?”不是有“关防九堡”吗?

  是的,你看到的明代地图,上面都有“关防九堡”。但我得负责任地告诉你,其中有七堡都是朱祁镇后来命令修建的,他在撤军时,地图上还只有浑源和灵丘两座县城。
  而他们来时的出征路线,在长城内线,居于宣府和大同之间,每隔三四十里,就有座城堡。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改走原路的真实原因。这个决定并不算错误。只要看一下不久后瓦剌骑兵攻打北京的路线,就会惊讶地发现,敌军破紫荆关后,正是按最初明军的撤退设想路线,仅用两天时间就杀到了北京远郊,因为他们沿途根本没有遭遇到什么抵抗。
  然而,回家的路,显得那么的漫长!据计算,明军出征时的平均行军速度,达到了每天六十华里,这个速度相当惊人,因为秦朝名将白起,当年在这条路上征战时,他的神速度,折算下来也不过七十里而已。
  但明军此时返回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每日只能行进三四十里。

  就这样,当朱祁镇他们行进到雷家站(今新保安镇时),宣府探子送来一封密信:“不好了,大军后面有一支瓦剌骑兵追上来了!”
  从现在来看,这无异于是大明亲征军的催命书,但当时的朱皇帝看了十分激动,他大喊:“消灭敌人主力的机会来了,同志们立即停止行军,咱们要跟瓦剌人好好干一仗!”
  朱祁镇为啥要这么兴奋呢?因为他率军亲征,还没跟敌人像模像样地打过仗,就无功而返了,这以后的历史怎么写啊,是不是会丢皇家血统的脸?这让朕情何以堪,如何甘心!
  既然敌人已经无耻地追了上来,那咱也别躲躲闪闪了,干他!
  【请关注明日连载第21节《国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