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中后期 ——诸葛亮身后的战争与和平》
第43节

作者: 任誉任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三国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以至于今天,那些变节叛主的所谓贰臣、降将都是特别不受尊重的个体。史书记载当年的曹魏降将于禁、蜀汉叛臣糜芳都曾经因此倍受欺凌。背叛关羽、荆州献城的蜀将糜芳,到东吴后有一次与吴将虞翻的战船相遇,即遭虞翻厉声喝斥:“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糜芳听后羞愧不已。
  蜀汉方面由于其特殊的政权文化,对于各方人士始终实行宽容仁爱政策。加之刘备集团早期人才极为匮乏,客观上需要有更多志士补充,因此始终能够容纳重用来自各个方面的贰臣、降将。但是对于这些叛臣、降将尤其是对于来自曹魏方面的将领,都会有一个观察、教化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委以重任—只有夏侯霸是个特例,因为夏侯霸的情况非常特殊,他在曹魏方面是宗亲,到了蜀汉又是国戚,是当朝天子的妻舅。而且夏侯霸在降蜀之前的起点很高,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是曹魏方面的重号将军、重量级人物,所以他降蜀之后便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应该不会有人不服。除了这个夏侯霸,其他曹魏降将都要从低级军官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逐级提升,诸葛亮生前特别器重的青年才俊姜维也是先被任命为仓曹掾、奉义将军,然后是征西将军、辅汉将军、营司马,逐级晋升为镇西大将军、卫将军、督中外军事、大将军;大将王平归顺后先是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后来逐步升任讨寇将军、后典军、安汉将军,到公元243年才被晋升为重号将军(镇北大将军)。

  从归顺蜀汉到晋升为重号将军,姜维用了15年,王平则历时24年。而降将郭修之前既没有更高官衔,更不像夏侯霸那样具有皇亲背景。但他在归顺后不久即被擢升为左将军—左将军秩比九卿。蜀汉政权的左将军另有一层特别意义,因为开国皇帝刘备当年曾被曹操表为大汉左将军,刘备在称王之前始终以左将军的名义履行对荆、益二州的治理,因此刘备在占据益州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这个职务已经相当于丞相。由于左将军在蜀汉的特殊性,历任蜀汉左将军都是德高望重的重量级人物,像马超、吴懿、向朗等—

  马超的情况其实不用多说。在三国历史上,马超曾经是堪和刘备、孙权比肩的一方诸侯、大佬级人物。作为一员虎将,马超曾经有过近身与曹操对峙经历,如果不是许褚奋力相救,他差一点就干掉了曹操而改写历史。所以马超在归顺之后见了刘备经常直呼其名,惹得张飞恼怒、刘备不悦。但由于马超当时的戏份实在太重,刘备也无法等闲视之。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在劝进表中排名第一的便是“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

  吴懿不仅是蜀中名将,又是先主刘备的妻兄、后主刘禅时代的当朝国舅,而且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公元230年他和魏延奉命西入羌中,大破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剌史郭淮;
  向朗则是荆州名士,于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去世后投靠刘备并得以重用,后来又担任过诸葛亮的丞相长史,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由于庇护败将马谡而被免官,但不久后又被启用,担任蜀汉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转任左将军,并被赐位特进(秩比“三公”)。向朗还有个鼎鼎大名的侄子名叫向宠,他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着重表赞而为后世熟知: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姜维在凉州俘获的这个曹魏郭修当时仅仅是一名中郎将,品秩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旅长或师长级—最高不超过军长。而他所升任的左将军则可比照战区司令员一级—当时担任庲降都督(蜀汉南中战区总司令)的张表(张松之子)尚且是个杂号将军(安南将军),而且这个左将军曾经是知名重臣马超、吴懿、向朗人曾经担任的职务。如果分析这个郭修被擢升时的蜀军高层权力布局,事情愈发显得疑点重重。

  公元249年,蜀汉军方有史料记载的重号将军共有六人,分别是大将军费袆,车骑将军夏侯霸,卫将军姜维,征西大将军张翼,前将军胡济,后将军宗预。此前担任左将军的扶匡应该是在这时候去世,郭修正是接替他的职务。此后的军方班序可参照蜀汉前期“四方将军”的排序—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鉞;马超和张飞分别为左、右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无假节权力)。关羽“假节鉞”的权力高于“假节”,因此排名第一;马超与张飞之间,可参照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超为骠骑将军、任命张飞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排在车骑将军之前,由此推断左将军排在右将军之前;左、右将军又排在后将军之前。这么说来,郭修担任左将军时不仅享受到与马超、吴懿、向朗等已故重臣同样的待遇,而且在当时蜀汉军方的班序还排在永安总督、后将军宗预之前。

  大将宗预早年是张飞的部将,后来又担任过诸葛亮的主薄,后曾经出使东吴,得到吴主孙权的器重。他于公元247年担任屯骑校尉,不久后再次奉命出使东吴,返朝后迁任后将军、驻守永安,正是郭修降蜀前后的事情。作为蜀汉元老级的实力派人物,宗预个性耿直高傲、宁折不弯,连大将军费祎都要避其傲气,后来更是连诸葛亮的儿子、卫将军诸葛瞻都没有看在眼里。公元261年,右车骑将军廖化路过宗预府第,想邀请宗预一起去拜访诸葛瞻。宗预不屑地说:“我们都已经年过七十,所剩时日不多,只缺一死罢了。何必去造访这些个晚辈?”

  那么,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权力,把一个来自敌方阵营的中下级军官安排在蜀汉政权的元老级大将宗预之前?
  有人认为费袆遇刺案的幕后操纵者是姜维。因为姜维与大将军费祎政见不合,只有除掉费祎才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加之史书记载姜维“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思布衣之业”,而这个刺客郭修又来自姜维的故乡,在各方面都具备相应的条件。但是分析蜀汉方面的权力布局,姜维唯一不具备的条件是他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姜维在军事上尚且处处受到大将军费袆的节制,更不可能把一个曹魏降将从低品秩官员破格提拔为重号将军。即使这个魏方降将郭修的提拔任用为姜维所提议,他当时还必须要经过两个人点头同意才行,这两个人便是后主刘禅,和大将军、录尚书事费袆—姜维虽然也有“录尚书事”的权力,但他当时只是“辅录”,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费袆手里。

  “录尚书事”这个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批阅尚书台的各项文案决议和政令草案。单纯从字面上理解还不够直观,其实际情形,是百官的奏折呈报要先经尚书台进行初步审阅,并把其中的重要奏报事务呈交给录尚书事的官员进行批阅,由他负责呈阅皇帝并与皇帝进行讨论、裁决—皇帝本人有什么主张、决议也要走这么一个程序,他要事先授意尚书台或者其他方面的官员提出议案然后交给录尚书事的官员,再由录尚书事的官员向他汇报、定夺,而不是皇帝直接与重臣一商量就这么定了。所有重大议案、决定在由皇帝拍板之后,也是要交给录尚书事的官员进行安排落实。

  按照汉制,四方将军秩比九卿,但三国各方奉行的都是先军战略,四方将军更重于九卿,左将军在蜀汉又有特殊意义。因此,当时真正有权力越级提拔郭修为左将军的只有皇帝和费袆两个人。而从事情的因果关系上说,在幕后操纵擢升这个行刺者的决没有可能是遇刺者本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