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中后期 ——诸葛亮身后的战争与和平》
第45节

作者: 任誉任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10 17:49:23
  9
  三国时期,在三大军事集团之间相互讨伐征战,各种形态的间谍暗战更是无孔不入。《三国演义》里周瑜设计“蒋干盗书”致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便是极其经典的反谍战案例,但这只是演义小说里的虚构,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史书记载曹操在赤壁战前曾经委派江淮名士蒋干前去劝降周瑜,蒋干到吴营后确实见到了周瑜本人,他回来后向曹操交差说,周瑜这个人气度宽宏,才情高雅,不是一般人所能离间。

  史书记载的青州才俊隐蕃受皇帝指派潜入东吴卧底,倒是与蜀汉方面的刺客郭修案具有类比性。
  公元230年,魏明帝曹叡秘密召见隐蕃,让他到东吴诈降,并交代他要设法成为吴国的廷尉—廷尉为九卿之一,主管刑狱及司法审,相当于东吴最高法院院长,魏明帝授意这个隐蕃力争当上东吴廷尉,然后利用司法审查的权力掌握东吴的臣僚情况,离间其君臣关系。这个青州人隐蕃当时只有22岁,机敏善,气度不凡。他到东吴后并没有引起重视,东吴方面把他当成一般的归顺者对待。隐蕃于是写信上书吴主孙权,陈述时事利弊,恳求能够荣获召见。孙权后来果然召见了他,见他才思敏捷,在刑狱方面尤其具有见解,于是任命他为廷尉监—廷尉的属官,掌刑狱。第二年,东吴方面对曹魏施用反间计,中郎将孙布向曹魏大将王凌—就是后来发动“淮南三叛”第一叛的王凌—诈降,然后布下重兵埋伏,等待王凌前来接应。隐蕃认为事关重大,只好仓促采取叛乱行动并引起魏军警觉,王凌没有轻举妄动,吴方的反间计没有得逞,隐蕃本人因此被捕。孙权亲自审问隐蕃,让他招出同党。这个隐蕃还算是个硬汉,坚定地说做这种事情肯定要有同党,但烈士殉难,不牵连别人,至死没有屈服。

  蜀汉方面的郭修案与东吴的隐蕃案谍出一门、异曲同工。按理说陈寿应该把刺客郭修的事情交代得更加清楚才是,如果这个郭修果真试图行刺皇帝:“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那么这很有可能就是陈寿亲眼见到的事实,因为陈寿本人就在中枢做事。他即使没有在现场亲历,但是事情涉及到重大政坛剧变,他至少会有所听闻而决不至于一无所知。但是陈寿在做《三国志》时没有录存所有这些细节,而是把郭修行刺案一笔匆匆带过,却把东吴隐蕃的事情交代得异常详实。按照《三国志》记载,这个隐蕃入吴后,在上书孙权的信中写得异常诚恳忠切:“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於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大意是,下臣我今年二十二岁,因为憎恶曹魏那边的无道统治、向往陛下您这样的圣明之君,所以毅然放弃在曹魏的荣华富贵而归顺于您。多亏了上天保佑,我平安投诚到这里,至今已经有些时日,因为您没有特别召见于我,所以下臣我有诸多精妙的主见都没法向您汇报,现在只有一日三叹,唯恐就这么浑噩无为地错过。现在冒昧上书,恳求陛下能够召见一次。等到孙权召见时,隐蕃果然气质不凡:“及陈时务,甚有辞观。”孙权因此被打动,他又专门询问召见时在场的左领军胡综,胡综说这个人上书时口气很大,这点很像东方朔,而从刚才现场表现看,灵巧敏捷,擅长诡辩,这一点又像祢衡。但是论才干他可能两个人都比不上。因此“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意思是可在京城安排一个小职位试试。因为隐蕃入吴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力求当廷尉,因此在现场答辩时重点论述了在刑狱方面的见解,孙权这才任命他为廷尉监。

  而按照《三国志》裴注引述信息来看,隐蕃入吴后的情形要复杂得多。一方面,由于隐蕃明显受到孙权的器重,再加上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等对他赞不绝口,因此很多臣僚纷纷对他表示亲善,隐蕃一时名气大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东吴官员对这个曹魏降者始终保持警惕,甚至明确要求身边人必须和他保持距离。史书记载当时的东吴太常潘濬听说儿子潘翥与隐蕃来往密切,勃然大怒,写信责骂他说:“你们这些无知小辈…为什么要和隐蕃这样来历不明的魏国降人交往亲密?我在远方听说这件事,心中震怒,气血上涌,惆怅了好几天。你收到信后立刻去见信使,接受我对你的一百杖惩罚…”

  与蜀汉方面的郭修行刺案对比,东吴隐蕃案所涉及到的官职层级更低一些,政治影响也要相对更小。隐蕃是自行潜入东吴,而郭修则由卫将军、与大将军共录尚书事的姜维在战场上俘回;隐蕃所担任廷尉监是个品秩较低的官职,而郭修则很快即被任命为左将军。隐蕃案造成的后果,是挫败了东吴军方的一次军事行动,问题不能说不严重,但是在心理冲击上却没有郭修刺杀当朝宰相所具有的强大震憾。

  然而非同寻常的是,东吴方面在隐蕃身份暴露后天庭震怒、大加追责,搞得惊天动地、朝野惶恐,一大批与隐蕃有关联的官员受到牵连,廷尉郝普被迫自杀,左将军朱据则被免官。而蜀汉在费袆遇刺后却不见有任何追责记录,没有人因此受到牵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