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汉:英雄的时代》
第42节

作者: 上医治国1984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就是在刘邦在家天下愿望之下做出的共天下决定的原因,所以刘邦在一定的时期内和这些诸侯王们只能是保持着一种默契:只要你不闹事,我就暂时不动你。
  但让刘邦没想到的是,国内暂时安定下来,边境上又出事了。
  日期:2018-06-11 22:12:55
  第十章 难缠的邻居
  匈奴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中原政权的北面一直存在着强大的游牧民族,唐朝之后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名字可能不一样:有突厥、契丹、大辽、女真、蒙古、后金、满清等等。尽管叫法不一,但给中原政权带领的麻烦却是一样的,正所谓“时代在变,中原政府的烦恼不变。”
  而在战国到秦末,他们存在多个分支,但可以统一的称呼为胡人或匈奴。
  匈奴一族的起源似乎已不可考,参照太史公的说法也可能和中原民族出于同源,但两者的社会发展进程又完全不同。农耕民族通常在一块固定的地方劳作、生活,中原的稻米、美酒、绫罗绸缎是游牧民族没有却又向往的;而匈奴历来是以游牧为生,通常居无定所,牛马羊是主要的财产,匈奴人住的是帐篷,习的是骑射,匈奴的男子是与生俱来的战士,他们的铁蹄曾经无数次踏碎农耕民族安静的生活。匈奴对于中原来说,是来无影去如风漂泊不定的梦魇;中原对于匈奴来说,却是一块固定在那里随时可取的肥肉。

  今天没吃的怎么办?
  南边不是有取之不尽的美酒佳肴吗?
  好的,走起!
  长期以来,农耕民族聚居的城镇对匈奴人来说是无主的宝藏,是开门的粮仓,是免费劳动力的领取地。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一轮席卷过后等朝廷的大军开到之时,他们早就不见了踪影。如果想要追击他们,在那个缺乏远距离侦查手段的年代,茫茫的草原到哪去找啊。所以为了减少游牧民族的骚扰,农耕民族在边境上修起了漫长的城墙,可是这也不能完全阻止匈奴铁蹄的进犯。战国时候与游牧民族比邻的国家可以说是饱受其害,大多数时候各国采取只能一种消极的防御政策,力求把每次匈奴劫掠所得降低,仅此而已,反正他们没有大型的运输工具,每次能带走的东西有限。

  没办法,谁叫你摊上这么一个不友好的邻居。
  当然,有时候农耕民族的政权也会暴起反抗,尽管家大业大也要有积蓄,哪能任由你一直就这么予取予夺,不然到了灾年,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于是先有赵武灵王通过两次胡服骑射的改革,打败了林胡、娄烦,开辟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有燕国将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胡人后退一千余里。
  多说一句,这个秦开就是后来作为副手随荆轲一起入秦行刺的秦舞阳的祖父,秦舞阳临场掉链子使得荆轲的刺杀功亏一篑,将门之后如此的不济可见社会上不全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英雄儿混蛋”的时候也不在少数。
  在战国末年,对匈奴打击最大的当属战国四名将之一的李牧。李牧在雁门守备多年,每次匈奴来打秋风的时候总是提前就把门关的紧紧的,从来不出去教训这帮强盗。如此这般的年复一年,让匈奴人觉得他就是胆怯,于是更加的骄扬跋扈,后来甚至发展到每次出门打劫的时候连刀都不磨。但实际上在军队内部,李牧却时刻积极的备战,终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故意卖给匈奴一个破绽,放出数千平民做饵引诱匈奴的单于率大军来抢劫,而李牧却早已经准备好了口袋阵等匈奴往里钻。匈奴的单于哪能想到平时看起来胆怯不堪的李牧其实是给自己摆了一个偌大的局,想也没想就钻了进去,结果差点把老命都赔了进去。李牧仅一战便消灭匈奴十多万人,使得此后的十余年间赵国边境安宁,一听到李牧的名字匈奴连人带马都会肝颤。

  李牧之后,对匈奴打击最大的是秦始皇嬴政。因为术士卢生一句“亡秦者胡”的鬼话,嬴政便派遣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赶跑了匈奴的头曼单于并夺取了富庶的河套地区,嬴政又常年在边境备以重兵,使匈奴的势力受到了压制。
  秦始皇死后,三年的秦末战乱和五年的楚汉之争让大家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国内,匈奴人的势力趁机得以恢复,又强大起来。这时候的匈奴单于叫冒顿单于,是被蒙恬赶跑的头曼单于的儿子。冒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不仅为了当第一把手而杀掉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还懂得在历史中学习战争,吸取当年李牧的经验不断的麻痹当时胡人中最为强大东胡,然后对东胡发动突然袭击,消灭了东胡并趁机赶跑了月氏,兼并了娄烦、白羊等的部落,同时夺回了当年蒙恬所占领的地盘。一时间冒顿摆平了北方几乎所有的势力,使匈奴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他们有战士三十余万人,个个以征战为业,以战死为荣,匈奴进入了其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时期,正磨刀霍霍的窥视在自己南边刚换了主人的邻居,随时准备过来打邻居的秋风。

  这就是刘邦和他刚建立的汉朝将要面对的对手。
  日期:2018-06-11 22:22:44
  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刘邦手下的将领中有两个韩信,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楚王韩信,另一个韩信是原六国时韩国王族的苗裔,因为汉朝统一后刘邦封其为韩王,所以史书上又称其为韩王信。
  韩王信的军事才能当然跟楚王韩信没办法比,但也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将领。当年在汉中时韩王信就曾力劝刘邦尽早出来跟项羽一较高低,可见其还是有一定战略眼光,而他本身又有韩国贵族血统,因此消灭项羽后刘邦把颍川郡封给他做韩王。韩王信封王的颍川是以往出天下精锐士兵的地盘,可以看出刘邦当时对他还是蛮看重的,所以当刘邦要选择人去防备匈奴的进犯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王信。于是,在汉六年的春天,刘邦下令把韩王信的封地迁到太原以北的地方,意在让他去边境防守匈奴。韩王信充分领会了领导的意图,决定在领导面前表现一番,干脆主动提出因为自己新迁封国的都城晋阳离边境还是太远,担心不能及时应对匈奴来犯的突发事件,因此要求把国都改到边境上的马邑。

  马邑可是离边境足够近了,那个时候空气中没有雾霾,天气好的时候韩王信从城头登高眺望搞不好都可以看到匈奴人放牧的牛群。这下韩王信是在刘邦面前大大的表现了一番,可他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自己春天才迁的都,秋天马邑就被冒顿单于围了个水泄不通。
  韩王信被围也不是第一次了,三年前项羽兵围荥阳,刘邦留下一干兵将不管自己落荒而逃,当时韩王信也在荥阳城里。城破之时周苛被项羽放锅里面煮了,韩王信却没有周苛的气节马上投降了项羽,虽然随后又逃亡跑回刘邦大营,但终究是一个有前科的人。
  对于韩王信这样的人,刘邦一面调集人马救援马邑,一面不免对他产生了怀疑,担心在重围之下韩王信会再次投降敌人,于是又派人就迁都的问题斥责他乱来。事实证明刘邦的怀疑不无道理,马邑被围后韩王信就开始尝试和冒顿接触准备求和,在接到刘邦的斥责后,韩王信感到了恐慌以为自己向匈奴求和的事情败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投降了冒顿,然后率领叛军调转枪头进攻太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