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
第23节

作者: 省身Charle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唐军出潼关后,张通儒率残兵退保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安庆绪悉发洛阳全军授予御史大夫严庄,命严庄到陕郡与张通儒合军抵御唐军,当时叛军还有十五万之众,之后广平王李俶来到曲沃,回纥叶护令其将军鼻施吐拔裴罗等人到崤山南搜伏兵,驻军于岭北,郭子仪与叛军在新店遭遇,叛军依崤山列阵,郭子仪与叛军交战,不利,被叛军击退,此时,先前去南山搜伏的回纥大军杀向叛军,叛军惊呼:“回纥兵杀到了”。可能收复长安时,回纥士兵的英勇让叛军心有余悸,因此,此战叛军刚看到回纥人杀来,就溃散了,唐军与回纥军夹击叛军,叛军大败,僵尸蔽野,兵败如山倒,主将严庄和张通儒,无力收拾残局,只好放弃陕郡,向洛阳逃去,唐军顺势收复陕郡,仆固怀恩率军继续追击叛军。

  洛阳一带地形图

  严庄逃回洛阳后,将战败的情况报告了安庆绪,安庆绪看到大势已去,无力阻挡,便率众逃向河北,在临走之前,杀了先前俘获的唐军将领哥舒翰,上党太守程千里等三十余人。
  安庆绪逃走两天后,广平王李俶率军进入洛阳,长安、洛阳二京正式宣告收复,回纥请如约,将洛阳城中财物给回纥,李俶不愿百姓遭到俘掠,但又无计可施,最后,洛阳父老请以罗锦万匹贿赂回纥,回纥叶护收到如此贵重的礼物后,放弃了俘掠的打算,洛阳收复后,先前投降安禄山的官员如陈希烈等三百余人都素服悲泣请罪,广平王以皇帝旨意将他们赦免,之后送他们到长安,如何处置这些投降叛军的官员是一个大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大问题,在这件事上,肃宗表现的非常英明,下令将他们全部赦免,以此来瓦解叛军军心。虽然肃宗本人大度,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这是后话。

  三、玄宗回京
  唐军进入洛阳同一天,到成都迎接玄宗回长安的使者也带着太上皇的诰命回到了凤翔,使者说,太上皇希望皇上给他剑南一道奉养,不再回长安了,肃宗大惊,不知如何是好,不料几天后,第二批去成都的使者也回来了,向肃宗报告,太上皇最初看到皇上说要回东宫当太子,让太上皇继续当皇帝的奏表后,彷徨不安,连饭吃不下,想一直待在成都,不回长安了,后来看到群臣贺表后,太上皇大喜,下令奏乐,并确定了回京的日子。此前李泌已经对肃宗分析过了,事实也确如李泌所料,肃宗召见李泌,向他答谢:“太上皇能回来,都是先生的功劳啊。”李泌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借此机会,又提出回衡山的请求,肃宗苦留不得,只好同意,下令当地郡县为李泌在山中建好房子,依旧给李泌发放三品官员的俸禄。

  李泌就此拜别而去,回山中归隐,日后他将再次出山,辅佐后来成为唐代宗的广平王李俶以及其子、日后的唐德宗李适,并在风雨飘摇的贞元年间,出任宰相。
  第二天,肃宗离开凤翔向长安进发,派前宰相、太子太师韦见素到成都,迎接太上皇。
  肃宗离开凤翔五天后,到了长安,长安百姓出城门奉迎,二十里不绝,百姓大呼万岁,见到天子回京,很多百姓感动的哭了,同一天,玄宗也从成都出发。
  不久,玄宗到达凤翔,肃宗派三千骑兵迎接,又过了几天,玄宗到达咸阳,肃宗亲自到望贤宫迎接,玄宗在望贤宫南楼,肃宗脱下黄袍,穿上臣子穿的紫袍,下马,趋进,在楼下跪拜,玄宗下楼,抱着肃宗哭泣,肃宗也捧着父皇的脚,哽咽,看到肃宗还穿着紫袍,玄宗向肃宗身边人要来黄袍,亲自为他穿上,肃宗跪在地上极力推辞,玄宗对肃宗说:“天数人心如今都归于你,现在应该让我安度晚年,这才是你该行的孝啊。”肃宗不得已,只好穿上,此时身为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经七十二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玄宗之前,活到七十岁以上的皇帝屈指可数,只有他的祖母武则天以及梁武帝等寥寥数人,他知道自己时日已经不多了,现在只想安度晚年,而经历了无数宫廷腥风血雨,又经历了战争洗礼的肃宗此时也已四十六岁,父子二人在望贤宫相见的情景令围观百姓潸然泪下,欢呼下拜,肃宗让上千百姓谒见太上皇,人们都说,“我们今天能再见到二圣相见,死无恨矣。”

  之后,玄宗离开行宫向长安进发,肃宗亲自为玄宗执马前行,行走几步后,被玄宗阻止,肃宗便骑马在前面为玄宗引路,不敢在驰道行走,见此情景,玄宗对身边人说:“我当天子差不多有五十年,都没有觉得尊贵,如今当天子父亲,才感觉到尊贵了。”身边人都欢呼万岁,进入长安后,百官拜见过玄宗后,玄宗就回到了从前当王爷时住过的兴庆宫(今陕西西安兴庆宫),这一年是公元757年,当年和唐玄宗李隆基一起住在兴庆宫的四位兄弟都已不在人世。

  玄宗回京后,肃宗下旨大赦天下,除了与安禄山一同造反的人外,其他参与叛乱的人都被赦免,元帅广平王进封楚王,加郭子仪司徒,李光弼司空,为国捐躯的东都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常山太守颜杲卿,长史袁履谦,河南节度使张介然等人,朝廷都为他们子孙加赠了官爵。
  这次追赠功臣,还有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为国献身的张巡、许远,就在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二京几乎同时,睢阳陷落了,这一年多来,在那里,张巡、许远率数千人坚守睢阳,力保江淮不失,最终杀身成仁。让我们暂时回到公元756年的睢阳,来看看这一年多来,在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请看下集:捐躯赴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