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60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0-10 20:28:47
  [cp]《历史的侧面》(267)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想吞并旁边的中山国,就派一位名叫李疵的人前去考察。李疵回来报告说:“大王要想攻打中山国,那就赶紧去打吧。要是不抢先下手,恐怕就被齐国和燕国给占先了。”
  赵武灵王问他:“为什么可以攻打中山国?”
  李疵回答:“我观察中山国的国君喜欢亲近高士,推重读书人,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中山国的国君居然亲自驾着马车,到高士们喜欢居住的穷乡陋巷去拜见他们。得到这种待遇的儒生有几十个,以平等礼节对待的平民老百姓就更多了。”
  赵武灵王就奇怪了,问他:“按你的说法,中山国君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才对,他礼贤下士,尊重人才,有了他这样的国君,中山国理应越来越强大才对,你怎么还让我攻打它呢?”
  李疵说:“非也!非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就算是要礼贤下士,也要看他礼的是哪家的贤,尊的是哪家的士。喜欢高士,抬高读书人的地位,这无可厚非。但是,你抬高的是儒士的地位,那么战士在打仗时就不肯用力;你尊敬学者、把地位低下的人请到朝堂之上,那么农夫在耕作时就会懒于农业生产。如果战士们打仗时不拼命,农夫们耕作时不出力,那么国家就会又穷又弱,这样的国家不走向灭亡,我还没听说过呢!所以我认为可以攻打中山国了。”

  赵武灵王曰:“善。”
  于是发兵攻打,一举吞并了中山国。[/cp]
  日期:2018-10-11 07:44:23
  《历史的侧面》(268)
  要知道,当时所谓的“高士”和“读书人”,一般指的都是儒生,他们代表着上古道德。中山国尊贤,也就是主张以德治国,结果灭亡了。而赵国不同,赵国的统治者原来是晋国的大夫,后来和韩、魏两家一同反水,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它推行的是法治,主张以法治国,最终,搞“法治”的赵国灭亡了搞“德治”的中山国。
  那么,为什么推行“德治”反而亡国,推行“法治”反而越来越强大、最后吞并了其他的国家呢?

  这主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我们知道,自西周时期以来,一直搞的都是“宗法封建制”,也就是周天子将天下的疆土像切豆腐块似的切割成小块,除了留给自己一块比较大的自留地—“王畿”—作为直属领地之外,其余的疆土都被他分封出去。然后,周天子再分封一些亲戚、功臣和“先贤之后”让他们做诸侯,到自己的封地上分片包干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当然了,这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太低有关,也与周民族的传统习俗有关。

  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不管爵位高低和国土面积大小,相互之间是平等的,谁也管不了谁,都直接向周中央效忠、向周天子称臣,同时向周中央纳贡。平时,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老老实实地生活,等有了战事,还要率兵跟随周天子出征。
  日期:2018-10-11 10:18:49
  《历史的侧面》(269)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势力强大,还能镇得住下边的诸侯,这就相当于一个带头大哥,能够压得服下边的小弟。但是到了东周、特别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就不行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术下移,礼崩乐坏,周天子只剩下一副空架子,早已震慑不住下边的堂客。
  这时候,凡是有一点儿实力的诸侯向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开始蠢蠢欲动,企图争夺老大的位置,这就如同一个黑社会的社团,当龙头老大的势力衰微、或者油尽灯枯之时,下边各堂口的扛把子们就会不安分起来,纷纷站出来企图争夺老大的位置,而中国的东周时期就是这样的乱局。
  其实,春秋时期还好,大国之间争霸,小国则做墙头草,一会儿向东倒,一会儿向西倒,谁的势力强大,就向谁那边儿倒。很多小国已经习惯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某一段历史时期,傍上一位霸主吃白饭,等过了一段时期,再傍上另外一位霸主吃白饭。
  当然了,这种白饭可是不好吃的,需要贡献出一定的利益作为卖身钱。比如,割让出一部分领土,转让出一定的治权,和他们结成同盟,或者抵押上有继承权的儿子。这就如同今天的美女傍大款,看起来风光无限,开名车、穿名牌、戴名包、住别墅,实际上却要贡献出肉体和青春。
  日期:2018-10-11 12:14:30
  《历史的侧面》(270)
  不过奉献归奉献,在春秋时期一般不会灭国,这主要是因为,大家祖上基本都是亲戚,看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份上,多多少少还会留下一点余地(保留人家的子嗣和宗庙)。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一样了,大家完全不顾及亲情和血缘,完全是利字当先,国与国之间也完全变成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根本不讲什么亲情和宗法。不是今天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打他,兼并战争进行的十分惨烈。等到战国的末期,只剩下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其他的国家基本上都被兼并掉。

  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这些学术思想就明显感觉有些落伍了,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比如:
  儒家讲究德治、仁政,可是敌人拎着大刀片子来砍你,可不跟你讲什么德治、仁政;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但无为思想无法让国家迅速变得强大起来;
  阴阳家讲阴阳五行,神神叨叨,虚无缥缈;
  纵横思想属于政治谋略学,是一种外交的学问,但弱国无外交,纵然你的外交技巧很娴熟,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做为后盾,一切也都是徒劳。这就如两个人打牌,纵然你的牌技再高,无奈对手抓了一副好牌,两王四个二再加一副顺子还有优先出牌权,就算你牌技再高又能怎么样?所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使自己的国家尽快强大起来;

  …
  到了这个时候,最现实、最有效、也是最具执行力的思想学说也就属法家思想了。法家思想开始大放异彩。
  那么,法家学说主要讲了些什么,使它大受欢迎呢?
  我们还是再看一个例子。
  日期:2018-10-11 13:41:30
  《历史的侧面》(271)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任用李悝首先实行变法,使魏国很快强大起来,成为战国首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变法,魏文侯总感觉有很多地方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他就把李悝找来,向他请教问题。
  魏文侯问:“李先生,依你之见,怎样才能使魏国迅速强大起来,将国家治理好呢?”
  李悝回答:“很简单,要想治理好国家,只要对有功劳的人进行封赏,做到有功必赏;对有过失的人进行惩罚,做到有过必罚。赏罚得当就行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