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27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线大致路线是从东北的大兴安岭至河北的张家口一带,再到偏西北的兰州一带,然后至喜马拉雅山的东部地区,这也是今天的主要农耕区。而在古代东北还没有完全开发,农耕区最北也只抵达了辽东地区。

  也就是说这块农耕区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且必须用生命去守护的地区,当然,这个区域的形成有过程的。
  早在上古时期至夏商时代,中原地区是农耕、游牧和游猎等族群杂居的地区,特别是中原的边缘地区。而到了西周建立时,因为版图的扩大和文明的影响,而大概建立了以中原为核心的农耕区,游牧游猎区便逐步向北移动。
  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到了战国后期,由于靠近边境地区的各诸侯国不断的对外扩张,使得不同于游牧游猎地区的农耕地区基本成型。
  既然有了我们自己的区域和独特的文明,那就要去保护和传承,可惜的是我们已经变得文明和温顺,不再野蛮和凶悍,而威胁我们生存的却是另外一种更为野蛮和凶悍的力量。
  这种力量一直在觊觎我们的地盘和文明成果,与这种威胁力量作斗争正是农耕民族一直以来的价值所在,我们民族几千年或黑暗或辉煌的历史也都是拜这种力量所赐。
  这力量就是北方的游牧游猎民族,一种完全不同于农耕文明却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文明───游牧文明。
  这个曾经让人不寒而栗的民族,是农耕文明永远的痛,不,是整个华夏文明和华夏儿女心中的痛。
  日期:2019-04-22 23:24:40
  【马背上的民族】
  一提起草原,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流;错落有致的蒙古包和淳朴的牧民;更有那漫山的野花和遍野的牛羊。很美。
  在今天,策马奔腾于无边的草原,仍然是很多人的向往和愿望,在马背上弯弓搭箭似乎才是男儿的风采。
  这些都是真的,草原确实很美,但历史还是要面对的,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看见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向往已经被恐惧所取代,成群的牛羊背后是是滚滚铁蹄,接着就是烧杀抢掠,鸣镝箭和马头琴的声音似乎比快马弯刀还恐怖,能看见草原的地方都成了危机四伏的前线。
  这就是北方那些靠游牧和渔猎为生的民族。

  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那里有水草,他们就迁往哪里,那里有利益,他们的刀锋就指向哪里!
  所谓游牧民族,可以理解成是对北方的所有非农业民族的一个总称,有游牧、游猎和渔猎等。
  不管你们是什么生存方式,你们放你们的牧,打你们的猎,我们就种我们的地,互不侵犯还是好邻居。可如果老是来打我们的主意和侵扰我们,那你们就都属于一类人───强盗和侵略者。
  但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注定了这个民族会寻找另外一种生存方式───抢掠。

  去哪儿抢?南边。
  当他们遇到自然灾害而生活艰难时就要通过南下抢掠来缓解,当他们遇到内部矛盾时,也可以通过南下去抢来缓和,当他们……反正到南边走一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只是来一趟抢点东西,那倒问题不大,可要是他们遇到一个有野心的带头大哥如鲜卑拓跋氏和慕容氏、蒙古的铁木真和女真的皇太极这些人,那就麻烦了,他们不但要抢我们的钱和人,还要抢整个天下。
  这些草原的带头大哥们带领着他们的民族四处征战和掳掠,难逢敌手,最远甚至到了欧洲地区。而最受他们摧残和蹂躏的就是南方的邻居───富庶的中原。
  不管是游牧民族自身的需求,还是中原政权的动荡给游牧民族创造了机会,他们总会不失时机的南下,如果有机会入主中原,他们更是不会错过。

  正因为如此,游牧民族带给中原的除了俘君之辱和亡国之痛,还有万千百姓流离失所和尸横遍野。
  草原,似乎代表着野蛮、凶残和血腥。
  即便曾经如此,草原,依然很美。
  日期:2019-04-24 23:41:35
  【力量的碰撞】
  邻居太强悍,既然总是来打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得抵抗,那双方就免不了发生碰撞,不客气的说就是战争。
  虽然中原偶尔也会出几个猛人,如汉武帝和唐太宗之类的,也会你来我往的时不时让华夏儿郎去草原上看看草原的风景,但大部分时候只能在边境上远眺草原美景。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中原政权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与游牧民族几千年的碰撞中,不是在经历战争,就是时刻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面对这种威胁,每一个中原王朝都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有的是在边境上修长城,用来抵御北方的铁骑;有的用和亲或钱财的方法来换得脆弱的和平。个别的猛人则认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但不管哪种方法,你都得具备一定的对抗游牧民族族的力量,即使不能与之抗衡,至少得让对手有所忌惮,若非如此,你给得再多,他们也不会放过你。
  可要具备这种力量就必须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中原政权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若是在太平之世,这倒也不是太大问题。可一旦出现内部动荡,这种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这个时候不用去请,北方的哥们儿早已迫不及待。
  简单说对抗游牧民族的这种力量就是军事实力,中原政权在历史中与游牧政权的对抗为什么大多数只能是被动的防御呢!因为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在军事上的先天优势。
  在冷兵器时代,来去如风的骑兵就是军事力量的保证,骑射本领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游牧骑兵就是中原民族的噩梦。
  对游牧民族来讲,他们对骑射技能的熟练就好比我们对种地的熟练程度一样,关键是我们还有很多不种地的人(比如官商一类)。而游牧民族几乎所有的男人从会骑马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了一名骑士,且终身是骑士,永远是骑士。

  农耕民族这下就尴尬了,平时除了种地、发展科技和文化之外,还得花大量的精力来对付这恐怖的骑兵。
  可以说在与游牧民族的碰撞中,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抗骑兵,这真是个历史问题!
  准确的说是如何克制骑兵的冲击力,朝代不同,方法也不同,有用远程射击的弩克制的;也有用长枪和盾墙组成的方阵来抵挡的,还有后来的火器等。
  但真正能有效克制骑兵的只有以骑对骑,除此之外所有的方法只能是防御性的,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唐之所以能马踏草原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骑兵。
  可农耕民族要有一定的骑兵力量,除了需要大量的战马外,还需要用数年的时间才能训练出勉强合格的骑兵,其他方面的不足只能用科技来弥补,比如盔甲和兵器之类的。
  而在这种碰撞中除了骑兵的劣势外,我们还有一个天然的短板───后勤补给。这简直就是中原民族军事力量的致命缺陷。
  那些经常在历史中号称十万或百万的大军,其中真正的作战部队有一半就不错了,其余的都去负责后勤辎重去了。故而每次和游牧民族的大规模碰撞都是对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消耗,一旦来个远征什么的,便是倾全国之力,关键是能不能打胜仗还另说。

  而以上这些全部都是游牧民族的强项,他们是天生的战士,也没有复杂的后勤,他们下马可以放牧,上马就可以战斗,且随时都可以战斗,战争对他们来讲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正因为如此,想要与他们对抗,除了要有一定的骑兵力量、精良的装备、足够的后勤和优秀的将领外,还得有敢死的勇气和和坚定的决心。
  可是要具备这些真的很难!
  即使具备了,主动出击也犹如赌博,毕竟像卫青和霍去病这种猛人是千年一遇。既然如此,那我在家门口守着总可以吧!这样就注定了在与游牧民族的交锋中,更多时候都是以被动防御为主。
  民族习俗和性格的不同,决定了这两种文明的碰撞史就是漫长的战争史,他们似乎都是为对方而生,而又互相成就了对方,成就了对方的民族性格、精彩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与游牧民族的较量也让我们明白了,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能更强大,才能生存,才能获得尊重。如果要靠别人的同情来生存的话,得到的只能是屈辱,古今如此。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强大的对手,才成就了我们那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也激发了所有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
  正是这份情怀才使得我们,即使是在最艰难和黑暗的时期,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信仰───我们一直会守护这片土地,如果不慎失去了,也一定会夺回来。
  那是对祖先的承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