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26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光认为,用人的标准首先考虑的当然是圣人,可是圣人百年难遇,那就只能选君子,可如果连君子都很稀有的话,那就宁可选择愚人,也不能用小人。
  小人的标准是有才无德,这个很麻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流氓不可怕,如果流氓有文化,那就要命了。
  司马光先生说的虽非绝对,但是很有道理,可在实际操作时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像我们平时用人:张三这个人怎么样?他呀!人品不错,可是能力差了点;那个李四呢?那个家伙呀!人品虽然不咋地,可是人挺聪明,有能力,还能创造业绩。
  一般都会选择后者。
  可是这一类人,在能创造业绩的同时,也能创造更大的破坏力。司马光认为,愚人作恶,就好比小狗咬人,能轻易将其制服,而小人如果用他的聪明和智慧来作恶,就犹如恶虎添翼,破坏力极大。
  当然,权利和影响力不大的,破坏力会小一点,可一旦位高权重,这些有才无德的人就会将他们的才变为灾。如唐之李林甫、宋之蔡京和秦桧之流就是此类。
  经常有人说,蔡京、秦桧和严嵩那些人还是挺有才的呀!这是废话,古今哪个大奸大恶之人没有才,如果没有才,他们也成不了大奸大恶。

  可是,他们拥有的真是才吗?不一定!
  日期:2019-04-20 00:18:51
  何为才?才华与才能是也。
  所谓才华,顾名思义,就是满腹经纶和学识过人那一类,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在今天来讲就是文化知识。
  而才能就复杂多了,就是包括才华和人的性格、阅历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才华只是衡量人的才能的标准之一。
  就是在你所熟知的领域将你的专长发挥得出类拔萃或是极致,方为才能。比如为官,政绩突出,百姓爱戴,政治方面的才能;为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事方面的才能;经商,一本万利,日进金斗,商业方面的才能。
  说白了真正的才能就是有能力、有成就、有贡献,同时又避免不了有些小瑕疵,如霍光和张居正等。因为在这个复杂的人类社会,如果完全按照书本上的道理来,是无法完全施展才能的。
  在才华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才华冠绝当代、却无才能可言的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只是可惜了那大好江山和无辜的万千百姓。
  而最有争议和最可惜的是隋炀帝杨广(这位仁兄真是一言难尽),都说他有理想有才华,就是太着急了。这些都没错,也可以说他有一定的能力,可事实是大好盛世被你几年就葬送了。你的专业是政治,职业是皇帝,其它方面的事做得再好说难听一点就是不务正业。
  有才华不假,有贡献也不假,可作为统治者,爱护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是才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你的贡献小于破坏力,那就不是才能,而是灾难。
  再来看看蔡京和秦桧之流,才华确实过人,才能没法谈,德行没得谈。

  就好比今天的社会,那些地位不高或学历不高的人,如果做坏事,破坏力是有限的。而那些高学历和居高位的有影响力的人,一旦做起坏事来,破坏力会超乎你的想象。最可怕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地位,搞点小动作总是会被有意无意的忽略,等到忽略不了的时候,老百姓很受伤。
  德行、才华和才能,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以人品(德行)为根本,如果有学识(才华)和较强的个人能力(才能)那是最好。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才华和才能,至少得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就算能力差了点,那至少人品得没问题。
  可悲哀的是,道理是廉价的,真正的德行是奢侈的。所以更悲哀的是,在现实面前,德排在了末位。
  德是什么?仁义、善良、诚信和责任心,那些你能想到的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都算。

  不管你有多少才华和才能,如果没有德行(其实哪怕有一点都属于稀有品种),那还不如做一个愚人,至少不会危害社会……
  日期:2019-04-20 22:47:18
  【人生何求】
  人是伟大的,开创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会秩序,可人同时也是无奈的,因为要遵守这种秩序,不,是受制于这种秩序。
  人生本来可以很简单,其一生的追求无非就是事业和家庭,追求的过程便是价值所在,到最后总会有些小小的遗憾,不圆满的才是人生。
  但一切都被我们自己给复杂化了,我们将所谓的理想变成了对名的向往、对利的追逐和对权的争夺,还从来不感觉到累,甚至乐此不彼。

  因为这是生存游戏,残忍的生存游戏,没有最残忍,只有更残忍。
  在历史中,人类将所有的智慧都奉献给了这种游戏,在今天乃至以后的发展中,依然如此。
  人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向往,年少无知时向往成熟和睿智,然后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其余的时间都在怀念,怀念曾经的意气风发,怀念过去自认为美好的一切,可是却从没有时间珍惜现在。
  我们总是说要不断的从过去中反省和学习,反省着无数次的前车之鉴,却又无数次的重蹈覆辙(明知历史中无数风光一时的人物最后都晚景凄惨,却还是无法拒绝那诱人的风光而义无反顾),莫非,这也是人性!
  我们总想去了解人性,最后却发现不曾懂过人性,当感觉快要懂的时候,岁月已经抛弃了我们───再也不需要懂了。
  是的,我们都输了,输给了岁月。
  这就是人生,精彩的人生。
  我本不想聊关于人生这么庸俗的话题,可是民族是由人组成的,文明也是由人创造和传承的,要了解这些就必须得先了解自己,即使我们从未真正地了解过自己。
  我们的内心深处也可能从未文明,但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文明,至少要体现在言行上。

  好了,进入正题吧!
  日期:2019-04-21 23:40:59
  第八章:文明的碰撞
  【农耕文明】
  早在一万多年前,因为族群的壮大和气候的变化导致食物匮乏。使得我们的祖先慢慢的改变了那种茹毛饮血的生存方式。
  他们决定要与自然作斗争,要自己去创造食物。于是就驯化了农作物和牲畜,又慢慢的走出洞穴,开始建造房屋,聚族而居,自给自足。
  他们告别了居无定所的日子,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他们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族群───农耕民族,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农耕文明。
  温饱解决了,生活稳定了,性格也变了。曾经的狂放和凶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温和、保守、爱好和平和雍容豁达。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关于民族性格的话题就不聊那么多了,但要简单的说一下农耕区的发展和最终的形成,那得先了解一下地理知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简单说这条线就是农耕区和不同于农耕区的地理分界线,就是说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就适合种农作物,而低于400毫米就不适合了。通俗的说就是超过这条线方能种地,低于这条线就要么放牧,要么荒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