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祖法宝坛经说禅与大手印》
第27节

作者: 北京波罗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2-08 21:14:23
  回头再看看,惠能的那首偈子:菩萨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简单就是一段简短的金刚经啊。
  翻译成金刚经的语言,就是惠能说菩萨树者,即非菩萨树,是名菩萨树。
  惠能说明镜台者,即非明镜台,是名明镜台。
  日期:2019-12-08 22:01:20
  这两句的韵味,非常足。
  并不是一个空性,是非空非有的如来正法,不二之法。
  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惠能禅法。
  是菩提树,即是空,空因业力而示菩提树。
  明镜台即是空相,空因业力而现明镜台。

  也是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但是空呢,既显出来色,又显出来受,又现出来想,又现出来行,又显出来识。
  从青藏高原伟岸的雪山 ,流出来印度河,恒河,澜沧江和湄公河,长江,黄河。
  从清浄法体,流出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所相应,而现六识。
  每条河流经的国土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地貌和经纬度,孕育了不同的生态和民风。
  清净法体也是,一分而化,形成了不同的根识,眼识辨色,耳识听音,鼻识闻味,舌识尝味,身识而能摸触,意识思维涉浮动六尘缘影。
  佛陀在世界屋脊山麓,承接法体,见得本性,佛法也围绕喜玛拉雅山周边传开来。
  日期:2019-12-09 21:32:08
  读坛经跟读阿含有两种不同的韵味。

  这是坛经里的一段: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位祖师多有意思,偷偷地给惠能开小灶。很耐人寻味。
  下边还有一段: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从这里看,这群师生的关系很微妙,弘忍大师与神秀,与其它弟子大家的关系有点紧张。师徒之间有隔阂。这一个僧团,跟印度释迦牟尼时代的僧团,团风不一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五祖数日不上堂,众人过来问:和尚身体还好吧?直接叫和尚,当然和尚也是一种尊称,但总觉得不够亲切。

  众僧徒一听衣法已南矣,我的妈呀,我得嘲笑一下子了,外甥是狗,扭头就走,来追抢衣钵。
  这是一群僧人吗?这是和尚?这是一个修行人聚合的僧团?就这样。这么冷酷!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原来的四品将军退役了来求道,此人身体素质好,毕竟受过专业训练,跑得最快,最先追上惠能,但是一看提不起来,就说,我是来求法的,不是求衣钵的。
  这人是非常机灵的,怪不得原来能混到四品。

  就群人,这素质,平时他们在想什么,怪不得法师让他们做个偈,就都指着神秀师兄,自己根本不做,谁能说清他们出家来干啥?
  日期:2019-12-09 22:22:16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这是来广东法性寺,这里的印宗和尚,了不起。好样的。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在坛经里,表述的见面礼是初参祖师,问曰。不知道是怎么参的。大唐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峰,这个时候的人们,好象比较愣。
  下面这位,更厉害。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
  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
  这位江西革命老区来的傲慢僧,来参祖师礼不合仪。因为他已经念过三千遍法华经了 。
  现在好象还有许多这样的性格偏执的人,我是不理解,要抄某经多少遍,我觉得好傻。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家伙读三千遍。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

  这个直接请益,好象少了点什么。
  然秀之徒众,往往谩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从这里可见,神秀法师的程度,确实与其他人不同。
  日期:2019-12-09 22:43:21
  再看看阿含经里的印度僧团。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住。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与尊者阿那律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言。
  这种表达,就非常温馨。共相问讯慰劳已。其实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是这么拜年的。我们大家都喜欢过年,尤其是小孩,因为过年的时候,虽然外边天气最冷,但心情最温馨最温暖。
  结尾的时候—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随喜这个词,是佛教里的专用名词,非常好。
  原来有一个QQ群里一位南方佛友,取网名就叫随喜,但是自以为是,一点也不随喜。
  其实这个随喜太难了。
  日期:2019-12-09 22:52:35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好象古印度的礼节更甚,要摸摸脚趾头。
  金刚经里,须菩提,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真讲究。
  时,尊者阿难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这是佛讲完,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非常讲究。
  下面是杂阿含627章。
  尔时,尊者阿那律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住于学地,未得上进安隐涅槃,而方便求,是圣弟子当云何于正法、律修习多修习,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阿那律:“若圣弟子住于学地,未得上进安隐涅槃,而方便求,彼于尔时,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圣弟子多修习已,得尽诸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尊者阿那律陀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似曾 相识,以前别的师兄弟也来问阿那律尊者,他这是从佛这里这么学的,也是这么传播的。也是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整个一个过程 ,非常美好。
  今天为啥说这些。
  坛经里的第一定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这句话里包含的意思,很丰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